轉眼間,就已經進入了9月。
如段雲當初所遇到的一樣,深圳市政工程公司憑借1750萬元的價格,成功中標,而當天晚上,何耀華就請段雲吃了一頓飯,慶祝這次成功中標。
在酒桌上,何耀華一直都在主動熱情的給段雲敬酒,並且告訴段雲,他會按照之前兩人簽訂的合同,在中標的這塊地皮上畫出一半,專門給段雲蓋一個“天音花苑”。
而這也就意味著,半年之後,段雲在深圳將會有一個自己的住宅小區,手握300套商品房,也可以稱得上是深圳市的地產大佬。
不過段雲並不打算靠這些房子賺錢,說白了,這間房是用來養“人”的,當前黃令儀為主的團隊必須長期穩定的留在自己的公司。
而現如今,黃令儀的研發團隊也確實敬業,主動加班加點已成為常態,而且整個芯片研發中心內部的氛圍也非常好,這些來自北京的專家顯然已經適應了在深圳的工作和生活。
其實東芝方麵同意和段雲合資辦廠,主要目的是為了能讓淘汰的設備和產能在中國國內繼續發揮餘熱,他們隻想把段雲的企業變成一個中國內地的芯片代工廠,而處於芯片產業上遊的IC設計,則牢牢的掌握在東芝方麵的溝通,一旦離開通知方麵的專利和技術授權,那麼段雲的芯片廠就隻是個空架子。
段雲當然知道其中厲害,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從北京請來了黃令儀本人組建芯片研發團隊,讓他們通過從日本獲得的 Fsh閃存芯片的資料,在此基礎上,開發更為先進的 NAND閃存。
事實上,1984年東芝公司首次提出快速閃存fsh存儲器的概念,到了1988年的時候,英特爾公司推出了第1款256KB閃存芯片,這類閃存被稱為NOR。
而到了1989年的時候,日立公司研製出了第1款NAND閃存,很快,NAND閃存就取代了NOR芯片,日本在存儲芯片領域打敗了美國公司,成為世界儲存芯片的霸主。
眼見日本在世界儲存芯片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英特爾公司的總裁摩爾果斷放棄了儲存芯片的生產,將微處理器確定為新的戰略重點,而這一舉措是標有英特爾字樣的CPU裝進了世界80%的PC裡。
段雲打算將芯片的研究方向放在儲存芯片方麵,作為電子專業的博士,他雖然從來沒有參與過芯片開發,但還是了解NAND閃存芯片的技術原理的,這也給黃令儀為首的研發團隊極大的幫助。
因為最早開發出NAND這是日立公司,而1989年因為一些特殊事件導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全麵對華封鎖,到時候無論是東芝還是美國,日本的其他公司,都不可能給段雲的企業進行芯片專利技術授權,所以他必須要趕在1989年之前,早於日立公司把基於三微米製程技術的NAND儲存芯片開發出來,提前搶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