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太狂了!”眼見段雲離開,蔣明煒搖了搖頭,拿起名片看了一眼後,直接揉成一團,扔在了旁邊的紙簍中……
……
段雲離開北自所是後,先到對麵的餐館吃了頓早飯,然後前往了中關村那邊。
成立一個國內最頂級的軟件研發團隊,是段雲整個商業布局中的重要一步,因為將來的電子企業除了硬件技術之外,軟件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作為段雲這樣綜合電子公司,重要性甚至要更高一些。
將來無論是涉及到家用電器,程控機床,以及其他高科技電子產品,軟件編程都是核心技術之一,所以他這次來北京,必須要成功招攬到一批國內頂級的軟件研發人才,建立軟件開發團隊勢在必行。
蔣明煒拒絕自己的邀約並沒有讓段雲感到意外,因為他也知道,這種國家級項目的負責人不是那麼容易挖到的,僅憑段雲的幾句話,以及高薪的承諾,是不可能說動蔣明煒這樣的頂級專家的。
段雲最開始想和院所合作,搞所謂的產學研,不過當前這種模式是行不通的,之前段雲曾經想和深圳搞這種聯合研發的模式,最終以失敗告終,國家政策並不允許國內的科研院所和私營企業合作,剛才的時候蔣明煒也明確作出了表態,這也就徹底斷了段雲和北自所合作的可能。
既然請不到頂級的專家也無法聯合研發,段雲準備退而求次,打算尋找級彆稍微低一級的軟件研發專家。
80年代中後期國家高校院所科研人員下海風潮給了段雲一個重要的機遇,也正是借著這個機會,段雲才成功的邀請到了黃令儀等國內頂級芯片研發專家,成立了自己的芯片項目研究組,這在以前或者後世的時候,簡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如此,嘗到了甜頭的段雲想借著這個機會挖掘更多的頂級人才,並且在中關村這邊雇用了很多的獵頭,專門替他們公司聯係招聘中科院等高校院所願意下海的技術人才,段雲為此也支付給了他們很高的傭金。
所謂的獵頭就是高級管理人員代理招募者的俗稱,外部招募渠道的一種,為組織搜尋高層管理人才和關鍵技術崗位人才的招募服務的人員。
從性質上來說,獵頭行業做的是賣人的買賣,可以說是空手套白狼,是非常講究技巧性的。
有人把獵頭當作中介,其實不然,獵頭要比中介專業得多。
比如中介如果給你介紹工作他絕對對這個工作沒有很深入的了解,甚至不知道這個工作具體乾什麼的,他們是收錢辦事,並且上下端都要收錢。
而獵頭不是如此,獵頭隻從客戶那邊收取傭金,隻做高端職位。
中國的第1家獵頭公司是在1993年成立的,但實際上到了80年代後期的時候,北京已經出現了很多的獵頭,而且這些獵頭逐漸開始組織化規模化,隻不過沒有成立專門的公司而已,並且服務對象一直都隻是針對於那些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
段雲在北京沒有任何根基,唯一認識的全是人物就是瑞陽,但現如今瑞陽在上海工作,幫不到段雲什麼忙,所以段雲如果想在北京招攬高級人才,他還必須要有其他的門路。
一般來說,北京的這些散戶獵頭是隻服務於外資企業的,從來不為私營企業做事,因為他們出不起高額的傭金,也不需要那麼高端的人才,當地的勞務市場就能解決他們的用工問題,根本不需要來北京找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