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聯合研發,我國同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差距懸殊的,另一個很突出的原因,就是國內的骨乾企業沒有像微軟,英特爾,穀歌蘋果那樣形成協同效應。
美國有個所謂的“文泰來”聯盟,微軟的視窗操作係統隻配對英特爾的芯片,在核心技術的研發上強強聯合比單打獨鬥效果要好,固守自己擁有的一畝三分地,形不成合力是難以成事的。
段雲也是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從他當初成立電子廠的時候,就通過技術控股了很多小型私營企業,形成了一個內部完整的小型產業鏈,這個小型的產業鏈為他後來在錄音機和隨身聽市場獲利豐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成立芯片廠家之後,段雲也想搞一個類似美國“文泰來”的聯盟,之前他曾經和侯為貴的中興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前段時間去北京的時候,又和長城電腦的總經理王之達成了合作意向,但是光憑這兩家企業,還是無法構建成一個強大的內部聯盟,他還需要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
當今的世界上, PC電腦基本就是美國人的天下,他們有微軟的windows軟件,英特爾的IC芯片,穀歌的搜索係統,以及蘋果的電腦的整機,這個聯盟可以說是天下無敵,歐美和日本始終在個人電腦領域,無法和美國相提並論,更不要說超越。
而日本方麵,則把家用電器做到了極致,從最早的電視機,錄音機,電冰箱,到後來的隨身聽,卡拉OK錄像機,紅白掌上遊戲機,無一不是暢銷世界的劃時代產品,而且日本在精工製造,自動化加工,以及微電子方麵也堪稱當世無敵,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供應鏈聯盟,所以在家用電器方麵,國內短時間內也是難以超越的。
段雲思來想去,感覺隻有在通訊產業方麵有一定的突破口。
無論是當前的程控電話,到後來的尋呼機,小靈通,手機,以及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巨大,尤其是手機產業,幾乎就是為中國量身而定的,早期的電話內部構造並不複雜,而且國內市場需求量也很大,它既是高科技的產品,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美日歐等國家由於勞動力成本昂貴,生產出來的產品成本高,而國內如果能夠掌握其先進技術的話,就會擁有非常大的人力成本優勢,最終形成產品的價格優勢。
當前無論是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國的朗訊、瑞典的愛立信、德國的西門子、比利時的BTM公司和法國的阿爾卡特,都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
當然,段雲本身並不打算自己開辦一家電話通訊公司,即便他想乾這一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國內的通信產業基本都被國家控製,私人企業想進入這一行,目前沒有任何可能。
所以段雲真正的目的是成為國內通信產業上遊供貨商,無論是大型程控電話,數字交換機,還是 GPS等領域,對芯片的需求量都非常巨大,段雲也可以在國內組成一個類似美國電腦產業的中國版通訊產業“文泰來”聯盟,主攻通訊產業。
先前段雲已經和侯為貴的中興公司聯合研發來電顯示自動留言功能的電話,這是段雲邁出的第1步,他還需要尋找另外的合作夥伴。
很快,段雲就想到了另外一個人,那就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