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段雲來到公司後,立刻就讓自己的助理郭凱把今天前來公司報到的幾個剛招聘過來的廣告策劃人員叫了過來。
這一次,段雲準備升級自己的廣告策略。
以往在廣告投放上,段雲絕對看成大手筆,有時候一個月就要花兩三百萬,從央視到地方電台電視台,以及各種雜誌報紙,廣告力度可以稱得上是鋪天蓋地。
但是這一次,段雲打算采取更巧妙的組合策略,除了常規的產品廣告之外,段雲還準備把大量的費用投放到形象廣告中。
在80年代的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將企業電視形象片作為廣告進行投放,而段雲打算做第1個吃螃蟹的人。
“段經理,你是打算把咱們廠和振興民族工業聯係在一起?”新來的廣告策劃部主管是個27歲的年輕人,名叫李成才,畢業廈門大學新聞傳播係,這個專業是1983年6月份創立的,而李成才,正是這個廣告專業的第1批畢業生。
李成才聽到段雲的廣告策略後,多少有些意外,因為他聽出段雲的廣告策略非常高明,不同於之前國內包裝產品這個廣告策劃,段雲這次是為了宣傳品牌和企業形象,這是一種在國內算得上非常高明前衛的廣告模式,而一個私企的老板居然有這樣的廣告思維,讓李成才感到驚訝。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咱們國內的民族自豪感越來越強,而咱們的企業一直也都是非常愛國的,為咱們深圳市捐助建設了很多市政工程項目,並且致力於提高中國的電子產業發展。”段雲頓了頓,接著說道:“目前咱們公司已經和日本東芝聯合成立的芯片廠,這裡能夠生產國內最先進的芯片,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咱們天音電子也代表的國內電子產業技術的最高水平……”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李成才反應很快,他立刻就知道了段雲的心思。
很明顯,段雲是想利用國內的民族情緒,高舉愛國的旗號,包裝和推銷自己的產品,這應該說是一個十分高超的廣告策略。
“以前咱們廠的廣告都投放在銷量比較大的娛樂報刊雜誌上,這一次除了保持在這些高銷量報刊雜誌的宣傳力度,同時你們廣告策劃組還要負責聯係一些帶有政治色彩的主流報紙,讓他們給咱們提供一些版麵。”段雲頓了頓,接著說道:“廣告的價格方麵好商量,隻要不是太離譜,咱們不用和他們討價還價,但有一點要求,不要在板麵上方打上“廣告”的字樣,最好是以新聞的版式照排,如果實在不行,也應當作為企業形象版來處理,儘量淡化廣告的嫌疑……”
“這個沒問題,回頭我就按您的要求處理這件事。”李成才點頭說道。
“至於廣告的主題,你們必須突出三個方麵,一方麵就是“天音電子爭當中國第一納稅人”,第二點就是“振興民族電子產業”,至於最後一點,要突出咱們企業以顧客為上帝的宗旨,重視產品研發和售後服務,享有“三包”服務,一切全為顧客考慮。”段雲正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