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雲一直對日本的遊戲機頗感興趣,小時候的紅白機承載了他太多兒時的記憶,所以在經過日本展區的時候,他總是會不時的駐足觀看。
另外在1988年的時候,俄羅斯方塊可以說是橫空出世,這款看似簡單的遊戲卻迅速風靡全球,而在這次的展會上,很多日本遊戲機廠商也重點推出了這款遊戲。
來到歐洲展廳後,段雲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通訊領域,相比於美國在家用PC電腦領域的統治地位,以及日本在遊戲機等電子產品領域的地位,歐洲的通訊科技技術則同樣令人讚歎。
在經過一家獨立工作時的展台時,段雲看到這個展台有些簡陋,隻有一台電腦和兩個功放,音響中正在播放一首交響樂,而在展台上麵,則放著他們軟件產品的設計說明。
而讓段雲看到這套軟件的設計說明後,雙眼頓時凝固。
原來這套軟件它並不是普通的音頻軟件,而是大名鼎鼎的MP3軟件的雛形。
MP3是一種編碼模式,最早起源於1987年德國一家公司的 Eu 147數字傳輸計劃。
MP3是利用音頻壓縮技術,將聲音用1:10甚至1:12的壓縮率壓縮成容量較小的文件,可以保持較好的音質。
正是因為MP3在保持最大壓縮比的同時,還能保持一個相對完美的音質,所以MP3迅速走紅,勢頭遠遠蓋過其他編碼。
MP3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丟棄pcm調製數據中對人耳聽覺影響基本沒有的數據部分,並運用心理聲學原理調整丟棄部分數據,這個過程就像是zpez壓縮圖片的過程類似,都是壓縮我們直觀上不太容易覺察的部分,從而大幅度降低數據個頭。
原本段雲以為MP3是在90年代中後期才出現的,但現在看來,這種音頻編碼格式要比自己想象中的早得多。
聯想到自己芯片廠目前生產的閃存芯片,段雲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劃時代的產品,那就是MP3播放器。
現如今世界上廣泛使用的音樂載體是磁帶以及CD,但是這兩種載體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個頭相對來說比較大,而且也比較容易損壞,但如果用數字編碼的MP3播放器,情況隻會完全不一樣, MP3播放器都是非常小巧,甚至比隨身聽還要小得多,它可以儲存更多的歌曲,音質也更加清晰流暢。
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世的MP3出現,給唱片業帶來了災難性的衝擊,因為這種音頻軟件體積小便於傳輸,在互聯網發達的年代,版權逐漸被無視,下載變得隨心所欲,尤其是在國內這種版權本來就非常淡薄的環境,購買磁帶和CD的人大幅減少,之前的音樂消費者都都變成了網絡MP3的下載者,這種情況不光存在於國內,在國外也同樣如此,縱觀美國唱片史上的50大熱銷唱片,幾乎都是上世紀80年代誕生的,那個時候CD正大紅大紫,比如邁克爾傑克遜,比如老鷹樂隊。
可以說MP3播放器是個劃時代的產品。
不過世界上第1台MP3播放器是由韓國人在1998年發明出來的,而在此之前, MP3播放器製作麵臨硬件上的困難,最主要的還是閃存芯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