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們的生產線也是由東芝方麵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的嗎?”胡啟問道。
其實東芝和段雲的公司合資成立芯片廠的事情早在一年前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電子工業部的內參上,不過由於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注意。
和東芝公司的合作,走在7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在70年代末的時候,無錫742工廠就已經從東芝公司引進了一條生產線,不過當時介紹生產線並不算先進,是三英寸5微米製程的技術,可即便如此,無錫742廠這條生產線建成之後,還是成為了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芯片生產廠。
至於和天音電子廠的合資建廠,因為先前段雲和東芝公司有一個保密協議,所以外界對這條生產線的技術參數並不了解,他們猜測這條生產線技術不會太先進,最多也隻能是和無錫742廠是同一檔次的。
還有就是天音電子集團,並不是電子工業部的下屬企業,電子工業部對於私營企業關注度並並不算高,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忽略這麼一條對國內芯片產業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
直到上個星期市長李灝以及天音研發中心芯片主項目負責人黃令儀前往北京後,機械電子工業部的領導才得知這一驚人的消息。
然而真正讓電子工業部的幾名高層領導感到震驚的是,天音電子廠現在居然擁有一微米芯片製程技術,這對中國芯片產業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突破,也正是因為如此,由機械電子工業部的副部長胡啟帶領數名相關司的司長,以及技術專家,迅速啟程前往深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這裡沒有日本的技術人員,先前我們和東芝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後,派遣了一批優秀技術人員前往日本學習,東芝方麵也移交了這套設備的技術資料和圖紙,除了股份分紅,日方在這個企業沒有任何決策權,這就是一家實實在在的中國企業。”段雲解釋道。
“非常好!”聽到段雲這麼說,胡啟滿意的點了點頭。
“段雲可是我們深圳的優秀企業家,他一心想為咱們國家的高科技產業做一些貢獻,他原本是做家電生意的,生意做的也很大,可是為了搞這套芯片生產線,當時他可是把全部的身家都投入到了這家工廠裡,他原本是不必冒這麼大風險的……”跟在一旁的市長李灝對胡啟說道。
“了不起啊,咱們中國就需要有這種膽魄的企業家。”胡啟聞言也讚了一句。
“真是沒有想到日本人居然會把三微米製程的生產線賣給一家私人企業……”此時跟在後麵的一個中年男子感慨的說了一句,隻聽他隨即又向段雲問道:“對了,段經理,我聽說你們廠還有更先進的生產線?”
說話的是機械電子工業部下屬的微電子與基礎產品司的副司長,名叫何永東,之前得知深圳有一家私營企業已經掌握了一微米製程芯片技術之後,感到非常的吃驚,所以這次也是主動請纓,來深圳這邊進行參觀考察。
聽到何永東都這麼說,所有人的眼光再次看向了段雲。
毫無疑問,這一行人最關注的還是一微米製程技術的芯片生產線,因為如果證實天音電子廠確實擁有一微米芯片製程生產線技術的話,那麼將會對國家七五計劃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