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第2天,廣州和深圳跟一些報紙上,就赫然出現了天音集團慶功宴,以及那張令人瞠目結舌的“鈔票金字塔”。
幾千年來,國人辦事講究一個含蓄低調,然而段雲這一次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光在**裸的炫富,並且把這種炫富玩到了極致,然後再配合媒體鋪天蓋地宣傳,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製造一場轟動效應。
事實上,段雲很快就看到了他這次“炫富”的效果。
樹大容易招風,而且這畢竟是社會主義國家,早些年國家一係列打擊投機倒把的措施,已經讓很多人嚇破了膽,所以哪怕賺再多的錢,悶聲發大財成為了絕大部分商人普遍的做法。
但是段雲不同,他有炫富的資本,而且有無數的媒體喉舌幫他巧妙的宣傳。
如果彆人敢玩段雲這一套,恐怕早就被紅眼的人口水淹沒,媒體上也肯定有質疑甚至批評的聲音。
但是天音集團財大氣粗,他每年和國內200多家報紙,電台,電視台媒體保持長期的業務往來,成為了很多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媒體的重要金主,也正因為如此,段雲以及天音集團才能以一個非常正麵的形象出現在國內的輿論中。
這一次的情況也同樣如此。
在互聯網並不發達的時代,這些報刊雜誌玩筆杆子的人幾乎主導的國民輿論的主陣地,幾千年的漢語文字博大精深,往往一篇文章一個論點,甚至一句話,就能把一家企業或者一個人送入天堂或者地獄,其中的微妙之處,隻有業內的人才能看出門道。
如果換做其他企業敢這麼炫富,媒體報道上肯定會充滿質疑,甚至有些惡意,然而作為這些媒體的大金主,包括一些之前受到過天音集團約稿和資助的知名撰稿人,卻能妙筆生花,將黑的說成白的,將死的說成活的。
所以一時間,報紙媒體上紛紛出現了這樣的論調:
“天音集團重金獎勵科技人才!”
“段雲敢於打破常規,讓科研工作者不再清貧!”
“一個大膽而耿直的青年企業家!”
“段雲給中國企業發展帶來了新思路!”
諸如此類的觀點紛紛見諸報端,而這其中讓人頗為玩味的是,幾乎所有關於這是天音集團慶功宴的報道,采用的都是同一張“鈔票金字塔”的照片,同一幅圖片上百種觀點,而且全部充滿了對段雲和天音集團的褒揚和讚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很怪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