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深圳之後,段雲就幾乎再也沒有參加過產品設計,最多也隻不過給公司的研發團隊成員提供一些產品設計思路和方案,但從來沒有深度參與過這些產品的研發。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段雲現在生意越做越大,應酬也是越來越多,他和妻子程清妍有明確的分工,多數時間段雲都在應酬和進行商業布局,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產品研發。
自打創業以來,段雲唯一深度參與的研發項目就是低音炮音響,而到了後來的錄音機,隨身聽,複讀機以及學習機這些產品,都是仿製國外同類產品生產出來的,本身並沒有什麼難度,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將成本壓到最低,並且更好適應國內消費者的需求。
但是一家公司如果想在國際立足,沒有自己的高科技產品是不行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段雲才決定,從現在開始,儘可能的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將一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USB的設計上。
芯片設計和軟件都不是段雲的強項,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不惜代價地挖來了黃令儀和蔣明煒,但是在研發USB方麵,段雲是掌握有很多相關理論基礎的,所以隻要他肯出手,天音集團在短時間內應該就能取得重大突破。
所以再回到深圳的第2天,段雲就安排手下人把自己的辦公室直接搬到了芯片廠那邊的研發中心,並且從各個部門抽到了一些技術人才,組建了新的研發團隊,由自己親自領銜,進行USB開發。
前世的時候, USB標準是一項全球合作的技術,有5家美國,一家日本,一家加拿大的公司組成,他們分彆是康柏,英特爾,微軟,NEC,北方電信, DEC,和IBM,這幾家公司都是世界PC產業的巨頭,他們製定的標準,可以說就是世界PC產業的標準。
段雲設計出來的USB標準。未必會在世界上快速推廣,並被這些國際巨頭接受,然而段雲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先進的技術是遲早會被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推廣的,隻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
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這些PC廠商必須要解決文件傳輸遲緩的問題,如果天音提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他們生產的電腦憑借USB技術,會在互聯網時代占儘先機。
互聯網最早始於60年代,但真的意義的互聯網出現,是從80年代開始的,到了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互聯網已經風靡全球,而中國是在1994年的時候才第1次接入互聯網。
在段雲的人生規劃中,80年代是個資金和技術積累的階段,90年代才是段雲和天音集團真正發力的年代,他必須要在互聯網時代占得先機,取得一些技術上的優勢,和USB和MP3是他重點攻關的兩項互聯網技術。
“好好的經理不當,你怎麼突然又開始搞技術了?”程清妍來到段雲剛剛搬到芯片廠研發中心的辦公室後,看到屋子裡放著電腦打印機以及滿屋子的資料書籍,有些不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