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1024kb,1kb=1024byte,按照後世一首mp3歌曲35mb的容量來計算,這個年代的用戶想要下載一首mp3歌曲,至少需要幾十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更何況現如今還沒有mp3格式,所以那個時候的歌曲根本無法在網絡上實現自由下載,絕大部分隻能依靠光盤進行播放。
而段雲usb初代版本的研發成功,絕對是科技界一個裡程碑的事件,隻需要繼續完善相關的軟硬件係統,那麼世界互聯網將會迎來一場變革,而掌握了這種技術的公司,光是收取專利費,就足以賺到盤滿缽滿。
一直以來,互聯網的各種革命性技術都是由歐美日等國家研發,並製定相關標準,尤其是美國,掌握的互聯網的絕對話語權,他們設計的標準就是整個行業的標準,而中國在整個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一直都屬於互聯網的荒漠,直到1994年的時候,才第1次在國內引進互聯網,因為上網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在90年代末的時候,才開始在民間推廣出現。
段雲研發出來的usb在前期的時候,也許並不會很快成為一個行業的標準,歐美日等國家也不會輕易接受這種外來的新產品和技術,不過作為一種劃時代的產品,如果段雲能夠將其搭配在自己研發的電腦產品上,那麼很有可能會快速打開國際市場,勢必會衝擊全球的pc廠商,並且帶動整個行業的變革。
不過段雲想要達到這個目標,他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包括產品的改進升級和匹配整合,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短期內是無法完成的。
眼下段雲唯一要做的就是將usb迅速申請國際專利,而且在年底之前,完成對usb相關硬件的開發,同時也要加快mp3的開發進度,爭取在90年開始之後,進軍世界互聯網市場。
另外已經預定了明年年初在美國舉辦一年一屆的世界交費電子廠,也就是ces大會,到時候段雲會通過這個展會,第1次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usb技術產品。
雖然段雲現在在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他也明白,如果沒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很有可能會麵臨後繼乏力,被其他國際廠商超越的情況。
段雲的研發中心在國內絕對算得上是頂尖的,而且有深圳科技產業園的支持,不過即便如此,和那些跨國科技巨頭相比,天音集團的研發能力還是有巨大的差距,想把優勢保持下去,就必須吸納更多的頂尖人才。
也正是因為如此,段雲之前才會想到通過高薪聘請職業經理人的辦法,逐步建立起新的國際合作模式,在歐美以及日本建立相關的研發中心。
隻不過現在王石那邊還沒有信息,他也必須通過中間人才能接觸到胡正明,而最終胡誌明願不願意來深圳加盟天音集團還是個未知數,所以段雲現在隻能等待。
不過讓對於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一等就整整等了4個多月,因為國內的一些風波,直到9月初的時候,段雲才從王石那邊得到了消息,告知胡正明眼下正在香港參加一個論壇會議,到時候他會安排兩人在香港那邊見麵,商討合作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