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慕尼黑大學(1 / 2)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3346 字 2024-03-26

參觀完ifa展會,段雲一行和胡德明坐火車前往巴伐利亞的首府慕尼黑。

段雲之前從來沒有去過慕尼黑,但是對這個地方是非常熟悉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前世的段雲非常喜歡看德甲,這其中拜仁慕尼黑和慕尼黑1860都是非常強的足球勁旅,尤其是拜仁慕尼黑,可以說是德國足壇的霸主。

一般來說,但凡歐洲球隊強的城市經濟也不會差,事實上,目前還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德國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也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

坐了整整8個小時的火車,段雲才來到了慕尼黑,而在火車站的門口,一輛奔馳轎車早已等候他在那裡。

因為胡正明提前聯係到了慕尼黑大學的校長,所以說慕尼黑大學那邊早已經做好了接洽工作,司機在火車到站之前這兩個小時就已經提前到位,顯示出對胡正明的重視程度。

注重科研與教學並舉是慕尼黑大學的一個特點,在很早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注重與企業界的密切聯係,在探索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慕尼黑大學建立了幾種不同的研究模式。

第1種就是高校與企業共同組建研究中心,前期的開發研究由高校承擔,後期的應用研究由企業承擔。

意思就是初始的技術是由學校來負責研發的,而把技術轉化為商品則是由企業負責承擔,雙方是有著明確的分工的。

第2種是研究課題和項目為主,學校與幾個企業組成研究聯合體。

德國有很多知名的國際大企業,包括寶馬,奔馳,大眾這樣世界頂級的車企,他們在某些汽車的技術開發商是合作研發的,很多技術都是共享的,這樣能夠使科研技術市場的最大化,為德國企業保持在世界領先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第3種就是高校與校外研究機構組成聯合體,聯合體是在大學內,所長同時在大學兼職,這種負責人雙重身份10分有利於調動研究所和高校兩方的積極性,科研經費也非常靈活,有利於研究所對博士生的培養。

說白了,第3種方式對於培養實用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能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幾點,胡正明才建議段雲先不要直接在德國開辦研發中心,而是先和德國的這些高校合作。

段雲一行人坐車穿過了慕尼黑的老城區,來到了位於成交的慕尼黑大學。

隔著車窗,段雲遠遠的就看到了慕尼黑大學的外圍建築,和段雲想象中的不一樣的是慕尼黑大學坐落在一個寧靜安逸的小鎮上,遠處還能看到白雪皚皚的群山,整個建築似乎還保持著上個世紀的風格,乾淨整潔的街道,綠意盎然的草坪,讓人不由得有種安逸平靜的感覺。

慕尼黑大學入口的建築宛如一個中世紀的古堡,很自然的給人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幾乎每經過一個街道,都能看到雕塑和噴泉,讓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