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李灝前往歐洲考察之前,伴隨國有企業股份製改革而發生的深圳證券市場已經具有雛形。
1986年10月,深圳就已經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國營企業股份化試點的暫行規定》,這也就讓深交所的成立有了可以依據的法規,在1987年5月的時候,籌建中的新中國第1家股份製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以自由認購的形式向社會公開發行普通股79.5萬股,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1支上市的金融股票,同年9月,早在1985年就開始試運營,但一直以國庫券買賣為主營業務的新中國第1家證券公司,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正式成立,逐步把代理股票買賣業務搬上日程,1988年4月,深發展股票開始在特區證券公司櫃台交易,到了這一步,深圳證券市場初具雛形,這也為即將籌劃成立的深交所打下了基礎。
而這次來天音集團已經考察審核的是深交所籌備負責人禹國剛。
禹國光可以說是新中國曆史上第1批外派日本學習金融證券的留學生之一,禹國剛受命成為領導小組下屬專家小組組長,擔負的主持起草特區證券市場相應的法規和規章製度的重要工作。
按照李灝“一直借鑒國外證券市場成熟經驗”的指示,禹國剛第1步任務就是收集翻譯國外證券市場相關規章製度,籌建初期經費缺乏,禹國剛帶的同事先是在自家客廳辦公,後來向深圳中國銀行借了幾套床褥和一間宿舍,搭建起了一個檢查站辦公室。
禹國剛的團隊由幾名協助翻譯的研究生組成,在這個團隊成立的初期,經過了5個月的艱苦奮戰,他們把國外的公司法,證券法,投資保護法,會計製度等英文資料一一翻譯成中文,然後結合特區實際情況,起草了特區證券市場相關的製度法規,可以說為深圳證券交易所製定出了最初版本的管理製度。
隨後在修訂業務規則與法規草案過程中,他們還得到了中信,光大等9家最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共同發起組建的“證券交易所聯合設計辦公室”的大力支持,最終形成了一套33萬餘字的《深圳證券交易所籌建資料彙編》,簡稱“藍皮書”。
而在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備工作還沒鋪開,得知深圳已經製定出了“藍皮書”之後,上海市常務副市長親自帶領一批年輕能乾的金融乾部,南下取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籌備組負責接待的同誌提出要借用“藍皮書”做參考,最終獲得了無私的饋贈,也正是在藍皮書的幫助下,上海證券交易所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籌建。
這也就是說,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兩市”所采用的製度法規,其實都是由禹國剛團隊起草製定的。
這次段雲將上市資料交給市政府後,禹國剛的團隊立刻開始進行審批,而這次他們找到段雲,就是商談天音集團分拆上市的具體事宜的。
“歡迎歡迎!”看到禹國剛對工作人員帶到自己的辦公室後,段雲立刻上前熱情的伸出了手。
“段總你好!”眼見段雲起身走了過來,禹國剛也滿麵笑容的伸出了手。
禹國剛很早以前就聽說過段雲的事跡,雖然他很早就進入深圳市政府工作,但這卻是兩人第1次正式的見麵,對於這個深圳最大私企的老板,禹國剛內心對段雲還是非常佩服的,在他看來,段雲是個非常強勢而且很有能力的企業家,堪稱是深圳創業者的榜樣。
相對而言,段雲也提前摸清了深圳市政府證券交易市場籌備組組委會的事情,知道禹國剛是這個組委會的負責人,所以對於禹國剛的到來,段雲也是非常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