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野心(1 / 2)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3105 字 2024-03-26

聽到這裡,段雲露出了讚許的表情。

事實上正如李芸所說的,在90年代以前的亞洲地區,中低端電子產品的主要出口地是亞洲四小龍。

四小龍經濟都是外向型經濟。對於小區域的國家或地區,外向型經濟是必然的選擇。經濟的外向度會隨著國家的增大而減弱,美國是外向度較低的國家。

而在這四小龍之中,早期的香港和新加坡也出現過比較發達的輕工業,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兩個區域經濟逐漸轉向了金融和港口貿易,到了90年代初的時候,香港和新加坡本地已經沒有多少輕工產業了,大部分都已經向中國內地以及東南亞其他國家轉移。

而台灣和韓國始終保持著非常不錯的工業基礎,尤其是電子產業,從60年代末的時候,台灣和韓國就已經相繼布局微電子產業,並且在一些低端電子產業領域,占據了一定的國際市場份額。

這其中從60年代開始,台灣開始發展輕工業,包括紡織、五金、服裝、玻璃等,當時這些產業的企業規模都很小,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不過它承接了大量的富餘勞動力。

到了70年代初期,台灣的輕工業、小商品在世界市場上已極具競爭力。當時的台灣桃園機場非常的繁忙,島內的小商人帶著皮箱,裡麵裝著企業生產的樣品,飛往世界各地找訂單找市場。因為物美價廉,種類繁多,很多就占領了歐美市場。

和台灣一樣,韓國也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開拓國際市場關至關重要,為了解決窮人就業,賺取外彙,60、70年代的韓國人滿世界找業務,臟活、累活來者不拒。

韓國國力有限,投資重工業不可能遍地開花,隻能選擇有實力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植,減免租稅,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在政府的扶持下,一批企業集團崛起,迅速控製了韓國的經濟命脈,如現代、三星、樂天、sk、lg、韓進、浦項、錦湖韓亞、鬥山等等,這些我們所熟知的財閥。

另外在80年代,韓國一大批科研機構成立,高科技人才被引進,企業也大力獎勵創新科研開發,這些舉措直接提升了韓國產品的科技含量,也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1982年到1986年,韓國gnp年均增長率達86,1986年到19年則連續三年超過12,依然是當時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

在當前的世界範圍之內,電子類的產品日本和美國的技術最強,其次就是歐洲的產品,至於一些中低端的電子產品,韓國和台灣占據了不少的份額,李芸也是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才建議段雲天音集團將來的電子產品要先對標台灣和韓國,在國際中低端電子產品占據足夠份額後,再向高端產品發起衝突。

李芸能有這樣的思維,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她的商業思維很現實,也有自己明確的目標。

“……我之前也代表公司參加過好幾次廣交會,接觸過很多的國外客戶,哪怕我再怎麼費儘口舌介紹咱們公司產品有多先進,但他們感興趣的始終是那些價格非常低廉的低端產品,有些乾脆就帶著韓國和台灣的產品介紹來向我詢問,能不能生產價格更便宜的同類產品……”李芸柳眉一挑,接著說道:“在外國客戶看來,中國就是個低端產品的加工廠,哪怕咱們生產出和美國日本同樣質量性能的產品,如果沒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人家根本不會買,哪怕是國外一些小廠家生產的雜牌產品,在品牌溢出價值上,也比咱們國內的最好的企業生產的產品高的多,這是一種國際上的商業認知,不是咱們公司能夠改變的,所以我覺得,想賺錢還是要從中低端產品上下功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