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固態硬盤(2 / 2)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3249 字 2024-03-26

早在一年前的時候,段雲就把設計固態硬盤的工作交給了位於美國矽穀的天音研發中心,目前研發工作在梁孟鬆的主持下,進度很快,估計到今年年底的時候,就應該能夠完成整個固態硬盤的設計工作。

其實靠的這種新型芯片的技術授權和生產,段雲也能賺取豐厚的利潤,但是如果想讓利潤更大化,製作固態硬盤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後世的三星集團就是在他們生產的儲存芯片技術領先之後,開始發力研發固態硬盤,並最終取得了成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國際市場份額。

其實後世的很多nand閃存大廠卻並不一定生產固態硬盤,大部分都是主控廠商,拿彆人家的閃存來生產ssd,很多在全球排名前10的固態硬盤生產廠家,卻不生產nand閃存芯片,隻做主控,也就是所謂的模組廠。

不過對段雲來說,當前國際上做主控的廠商很少,另外就是機械硬盤依舊占據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如果段雲能夠在固態硬盤技術方麵取得重大突破,那麼他們天音集團的固態硬盤很有可能拿到大部分的國際市場份額,並且成為硬盤界的巨頭。

其實在去年的時候,世界上就已經誕生了第1款固態硬盤,不過價格過於昂貴,一mb大小的散存換算下來的價格已經達到了3500美元,雖然讀寫的速度非常快,儲存的數據也很穩定,但是在性價比上卻遠遠低於當時的普通硬盤產品。

要知道在1991年的時候,ibm應用技術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盤,而這個時候固態硬盤的儲存量隻能達到十幾mb,性能相差了100倍,但價格方麵固態硬盤則要高得多。

所以憑借段雲新研發出來的nand閃存芯片製作出來的固態硬盤在性價比方麵肯定遠遠不如機械硬盤,在普通商用電腦上,想取代機械硬盤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還需要很多年的發展。

事實上一直到2006年之後,固態硬盤才迎來井噴式的發展,各大廠商蜂擁而來,直到這個時候,固態硬盤才逐漸取代機械硬盤,成為了很多pc和筆記本電腦的標配。

但是這個時候研發生產固態硬盤也並不是說無利可圖,實際上憑借固態硬盤獨有的特性,使其在軍用航空以及醫療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固態硬盤防震抗摔性比機械硬盤要強,因為機械硬盤裡的組成部件要多一些,在發生震動時容易發生鬆動,這樣也容易造成硬盤中的文件丟失,而這對於軍用,航空,以及醫療方麵的設備是非常致命的缺陷,也正是因為如此,在90年代各國頂尖的軍事設備,航空和醫療設備,采用的都是價格高昂的固態硬盤。

另外固態硬盤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盤快很多,所以儘管價格高,但憑借自身的優點,還是在某些領域取代了機械硬盤,被廣泛使用。

而且從後世的發展來看,固態硬盤取代機械硬盤是遲早的事情,段雲這個時候布局發展固態硬盤,是非常有遠見和必要的事情。

不過讓段雲沒有想到的是,美國那邊的一些科技廠商似乎也看到了固態硬盤的發展,在黃令儀的論文發表在美國的雜誌後,立刻就有一些硬盤廠商致電天音集團,想來深圳這裡參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