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副市長讓我問候你一下,歡迎你來上海,他最近工作忙,等過了這幾天,他會親自和你麵談的。”吳啟明和段雲握手的時候,麵帶微笑的對他說道。
“明白,感謝你們上海市政府的接待。”段雲聞言,連忙也感激的說了一句。
現如今他和瑞陽身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瑞陽現在已經成為了“地雷市長”的左膀右臂,這幾年上海發展的非常迅速,作為副市長的他工作量也很大,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而且據段雲所知,他已經整整半年多沒有回北京的家中了。
可以說,現在是瑞陽人生的關鍵期,到了他這個層次的官員,如果再想往上晉升,以往的家族資源和背景已經用處不大了,除了努力工作獲取耀眼的政績之外,還需要一些大的機遇和氣運,而50出頭的瑞陽正是年富力壯的時候,如果他在這個時候不拚,那麼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和吳啟明寒暄了幾句之後,段雲和其他同行的國營企業領導做上了大巴車,前往了上海工業開發區。
儘管段雲之前來過上海好幾次,但他還是第1次前往工業開發區參觀。
上海市的開發區建設,起始於1984年,那一年上海被列為全國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市政府籌建新的開發區,並向中央提出《上海進一步對外開放有關問題的請示》,從1986年8月開始,上海建立虹橋閔行兩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了加快發展微電子計算機,生物技術,光纖通訊等新型工業,1988年建立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其中虹橋為辦公,貿易型開發區,閔行和漕河涇為工業新開發區。
而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國務院宣布開發浦東,其後進入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一批區級及鄉鎮級開發區也迅速建立起來。
對於所在的車輛進入工業區後,車前排有專門的導遊開始對工業區的各個工廠以及產業做出了詳細的介紹,而段雲等人隔著車窗,看著外麵一排排的建築物和廠房,內心也不由得感到有些震撼。
在段雲看來,相比於深圳工業開發區,上海工業區的規模似乎要更大一些,這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一直以來,上海都是新中國最經濟和工業最發達的城市,遠比深圳要更有底蘊,甚至有些工廠是在建國之前,就已經成立了,而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前,隻是個小漁村而已。
另外相比深圳以電子產業為主導支柱產業的發展模式,上海無論在電子業,輕工業還是在重工業方麵,在國內都有著非常強的實力和規模,可謂是多點開花,這一點是深圳完全無法相比的。
不過對於段雲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上海的汽車產業發展,而汽車產業,在當前的深圳是根本無法觸及的領域,所以他想要實現自己的汽車夢,就必須以上海為立足的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