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些年的時候,段雲想進入汽車產業,隻能通過自己參與產品研發,然後帶領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們一點點的進行技術改進,千錘百煉,最終製造出能夠達到市場需求的產品,企業需要一點點的積累和發展,每一步都充滿挑戰。
但是現如今,有了強大資本的段雲進入汽車產業之後,不需要從最低層開始做起,他完全可以通過資金收購,讓自己擁有一個很高的起點。
桑塔納轎車的國產化確實是一塊肥肉,然而考慮到有上百家國營企業參與這一競爭,而且就算是能夠最終中標,桑塔納轎車一年的產量也不過就是幾萬台,最大的利潤是肉眼可見的,利潤上限就那麼高,甚至未必能夠抵消研發成本。
還有一點就是,段雲打算下一步從蘇聯引入大批量的專家,這其中不光有變速箱方麵的專家,還有汽車發動機,輪胎支架,整車外殼,電子儀表等方麵的專家,有這樣強大的研發實力,加上天音集團雄厚的資金,不做整車研發的話,就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而且發展的上限也很低。
也正是因為如此,段雲才開始考慮自己搞整車研發,開發出國內第1款具有國際水平的國產汽車。
段雲甚至已經做好了打算,哪怕他收購了這個汽車企業連續幾年不盈利,他也會堅持投資下去,因為他需要借助這個企業鍛煉自己的研發團隊,同時進行技術方麵的積累,為將來生產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化汽車打好堅實的基礎。
雖然說現在天音集團已經拿到了進入汽車產業的許可證,同時也獲得了上海那邊的要求,可以在那裡投資建設工廠,不過這都是有局限性的,因為國產汽車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體係,依然套用的是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所以生產什麼零部件都需要聽從上級的指示,包括段雲的企業也不能例外。
另外就是段雲雖然資金充沛,可如果現在想要成立自己的汽車廠,一方麵是沒有土地和政策支持,另外一方麵就是沒有完備的零部件供應鏈,而且建設廠房調試設備的周期非常長,如果沒法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就算段雲手裡有錢,這件事也很難辦成。
所以段雲想要獲得整車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收購一家國營企業。
不過民營企業享受過一家國營企業在當前的國內環境來說,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這種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市場經營困難,一些缺乏資金的國營企業為了集資,開始向社會發行股票,這就給了段雲一個很好的機會。
在前世的時候,段雲就曾經聽說過仰融和沈陽金杯汽車的故事,80年代初,沈陽的汽車工業還很薄弱,一個汽車製造廠生產130小貨車,一個轎車廠生產“小麵包”,這兩家企業隸屬於當時的沈陽農機汽車工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