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段雲一行人坐上飛機,前往了沈陽市。
因為事先有經銷商幫忙牽線搭橋,所以在得知段雲要來沈陽之後,引起了沈陽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派出專車在沈陽機場外迎接,直接把段雲一行人帶到了沈陽市政府的招待所。
當天下午,段雲就被請到了市政府的會議室,而接待他們的正是沈陽市的市長武迪生。
一個民營企業家的到來居然會讓一個市的一把手親自迎接,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然而這件事放在天音集團的身上,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東北作為中國的老重工業基地,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延續著中國工業的發展和輝煌,也曾經是中國經濟技術最發達的區域。
然而現如今的東北走到工業基地,卻有些輝煌不在,從80年代末開始,東北老工業基地逐漸開始變得沒落起來,前年的風波加上日趨嚴重的三角債問題,拖垮了一批又一批的國有中產企業,而隨著以上海為中心的南方工業集群崛起,老東北工業基地的發展已顯示出了疲態,在很多方麵已經積重難返,再也回不到過去的高度了。
沈陽市遼寧省的省會,地處東北經濟圈和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
80年代的沈陽曾經是東北唯一的特大城市,也是那個時候中國最重要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重工業基地,有的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的美譽。
而且在80年代的時候,沈陽當時的gdp位於全國前5,可以說沈陽就是東北最發達最先進的城市。
改革開放之後,沈陽也為全國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80年代南方改革開放,整個東北以象征性的價格通過調撥的方式,無償輸出各種不可再生資源和重工業產品,同時也繼續擔著軍工農業的重任。
那個時候的南方是真的窮,浙江窮,廣東窮,東北給他們輸了不少的血,準確的來說,這是給國家做貢獻,東北為此付出了很多。
另外在深圳的早期建設隊伍中,也有相當比例的東北籍領導乾部。
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看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中國所處的重要地位,然而這一切到了90年代之後,開始發生了變化。
其實從前年開始,沈陽的經濟就已經出現了巨幅的下滑,由於三角債的問題嚴重,有些工廠買不到原材料開不了工,有的乾脆連工資都開始拖欠,全市的gdp也從之前的全國前5,一路滑到了全國20多名,甚至即將掉落在30名以後,這無疑給了沈陽市政府領導非常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