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陛下!”
衛青最先回神,不著痕跡的扯扯同伴,向天子謝恩。
對這四個英俊挺拔的少年,劉徹越看越是喜愛,想起紈絝口中狂言,當即下旨,升四人為未央宮衛,一旬入宮輪值,餘下時間仍隨親軍操練。
四人大喜謝恩。
趙嘉同感欣喜。
彆看宮衛佚不高,卻代表著天子的態度。自今日起,誰敢再譏諷他們的出身,就要做好承擔一切後果的準備。
城內的事瞞不過竇太後,王太後亦有耳聞。
知曉趙嘉和曹時入宮“請罪”,竇太後不由得好笑。
“哪裡是請罪,分明是告狀。”
竇良此次入宮請安,一舉一動儘顯剛毅,與往日明顯不同。
竇太後目不能視,感覺卻相當敏銳。對於竇良的變化,自是大感欣慰。聽他講述營中諸事,對曹時趙嘉亦生愛才之心,心中的天平早有傾斜,提起兩人,口氣自然溫和。
竇嬰之外,竇氏能再出英才,既是好事也是險事。
值得慶幸的是,竇良身在羽林騎,部於曹時麾下,屬天子親軍。隻要不作死,他日必有一番作為。
這一點,竇太後能想到,竇嬰亦然。
竇良入林苑之後,諸竇即被嚴格約束,不許隨意惹事。許多庸碌的子弟被絕從官之路。若是不服氣,就舍棄家族蔭蔽,從兵役起身。
竇氏族人不滿竇嬰,沒少往竇太後麵前哭訴告狀。
可惜,竇太後這次堅決站在竇嬰身後,不滿的族人再哭也沒用。哭得她心煩,即如當年對竇嬰一樣,免去他們入宮問安的資格,眼不見為淨。再有不知事的,直接下旨嚴加斥責。
內有竇太後,外有竇嬰,不到一月時間,諸竇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不敢有半點造次的想法。天子和太皇太後的關係愈發緩和,相比之下,王太後難免尷尬,卻始終想不出任何辦法。
曹時趙嘉入宮告狀,竇太後本以為劉徹會發怒。不料想,直到竇良離宮,未央宮始終沒有旨意,更無斥責諸紈絝之言。
竇太後沉思半晌,忽然笑了。
“好。”
陳嬌不解問道:“大母言何事?”
“天子。”
“陛下?”
“然。”竇太後靠在榻上,語帶欣慰,“總算有幾分阿啟的樣子。”
聽竇太後提起景帝,陳嬌沒有貿然出言,細想今日諸事,心中隱約有了線索。
就在這時,劉徹來向太皇太後問安。竇太後心情好,祖孫倆當麵對坐,陳嬌陪在一側,宮人送上蜜水,小心退至牆邊。
“大母,孫有事不能決。”稍敘幾句,劉徹話歸正題。
竇太後放下漆盞,道:“何事?”
“事關多名列侯及關內侯。”
來長樂宮之前,劉徹已經打好腹稿。紈絝挑釁新營校尉僅是個引子,他要懲處的是紈絝背後的家族,以及當日在朝會上認錯,表麵態度誠懇,暗中卻欺他年少的列侯和關內侯!
聽著劉徹的陳述,竇太後的神情變得肅然。
高門子弟,侯爵,紈絝,四營親軍……
想到留在羽林騎的竇良,竇太後睜開灰蒙蒙的雙眼,目光沒有焦距,卻予人無窮壓力。
“理當嚴懲!”
四字出口,代表竇太後主意已定。
這一回,太皇太後將作為劉徹的後盾,無論牽涉此事的侯爵是否真有欺君之心,都被不肖子帶進坑底,小辮子送到天子手裡,而且一送一大把。想要平息兩宮怒火,絕非那麼容易。
趙嘉離宮返回林苑,思及在宣室內的奏對,仍不能完全放心。
曹時策馬並行,見他麵現沉色,甩了下鞭子,道:“阿多無需擔憂,該擔憂的是旁人。”
“借君侯吉言。”
“阿多不信?”曹時湊近些,壓低聲音,“我讓騎僮打聽過,那幾個早被抓進中尉府。宮內不下旨,中尉府不會放人。寧成真想審,半日不到,那幾個就得被掏空。”
趙嘉拉住韁繩,道:“君侯所言確實?”
“然。”曹時笑得神秘,“我去過,有經驗。”
這是值得炫耀的事嗎?
趙嘉無語。
回憶曹時被抓的原因,結合他的性情,以此事為榮倒也算不上奇怪。更何況,抓他的是蒼鷹郅都!
能從郅都手裡囫圇個出來,足夠吹噓數年。
兩人回到林苑,發現李當戶已歸,魏悅仍未回來。直至天色擦黑,魏悅的身影才出現在營外。
讓趙嘉吃驚的是,魏悅不是獨自歸來,身邊還跟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
李當戶和曹時皆心生好奇,借著火光,打量麵前的小孩,問道:“季豫,這是誰家孩子?”
魏悅笑容溫和,示意小孩上前見禮。
“仲兄長子,悅之從子。”
說話間,又有幾匹快馬奔入林苑,為首之人身形高大,麵容英俊,表情中儘是焦色。
趙嘉看向魏悅,後者臉上貌似閃過一絲……無奈?
魏儉飛馬而至,見到營前眾人,利落翻下馬背,見禮之後,用馬鞭指向站在魏悅身邊的兒子,怒道:“逆子,隨我回去!”
小孩半點不懼,朗聲道:“阿翁,我要從軍!”
“你才八歲!”從得哪門子軍?!
“我要隨從父習兵法!”
小孩不說還好,話一出口,魏儉怒火狂飆,當場朝魏悅噴過去,大有上演兄弟鬩牆的打算。
“魏季豫,這是我兒子!”
“我知。”
“你搶我兒子?!”
“……仲兄誤會。”
“我沒誤會!”魏儉怒不可遏,想到在邊郡的親爹,再看眼前的長子,頓時氣衝鬥牛,暴跳如雷,擼起袖子就要和魏悅決一死戰。
魏悅頭疼無語,想解釋小孩是偷偷跟來,結果對方拳頭揮過來,根本不給他開口的機會。
小孩半點沒有犯熊的意識,更不懼怕回家挨揍,反而雙眼晶亮,興致勃勃看著親爹和叔父動手。
李當戶和曹時看熱鬨不嫌大,甚至當場做賭,猜兩人幾招能分出勝負。
趙嘉很是無語,看向身邊的兩個,和魏悅一樣頭疼。
腦子是個好東西,奈何有人總是不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