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臣們都猜錯了,皇上並沒有罷朝十天八天,僅僅三天便恢複了早朝,而且在複朝的前一天便給內閣下了一道諭旨,要求擬定對靖海侯徐晉的追封和諡號。
皇上下旨追封靖海侯徐晉,大臣們並不覺得奇怪,畢竟這人在風暴中掉進大海裡那麼多天,雖然沒撈到屍體,但還活著的可能幾乎為零,像徐晉這種級彆的大臣,死後追封是自然而然的,更何況以皇上對徐晉的寵信,不追封那才叫怪事。
八月初五,奉天門前,有資格上朝的京官都到齊了,文武百官分立兩旁,嘉靖朱厚在群臣的注目下升座主持早朝,他神色平靜,看不清喜怒哀樂。
大臣們都隱約覺得,短短三天不見,皇上身上似乎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仿佛突然間成熟了許多,讓人更加捉摸不透了。
不得不說,逆境最是能磨礪人,自打七月份以來,朱厚遭到連番打擊,挺過來的嘉靖帝成長了,這種成長不是年齡上的增加,而是心理上的成長,他變得更加堅韌,城府也更深了,喜歡不形於色,更加像一名君臨天下的帝王。這種變化讓大臣們感到凜然,如果可以選擇,他們寧願嘉靖永遠是那個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的少年皇帝。
嘉靖在奉天門前的禦座坐落,群臣三跪三拜,齊呼吾皇萬歲後,早朝正式開始,司禮監太監畢雲抱著拂塵站出來,開始宣讀詔書,其實是嘉靖自己親筆寫的一份“悼詞”。這份詔書回顧了靖海侯徐晉的一生經曆,又曆數其功績,大力讚揚其為大明江山社稷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最後更是表達嘉靖對其英年早逝的無比沉痛,以及無限的追思。
這份聖旨是嘉靖自己寫的,水平或許不如內閣那幾位飽學之士,但貴在情真意切,滿朝文武聽完後都沉默了,一些淚腺發達的大臣甚至擂胸頓足大哭,當然,也不排除有人作秀的之嫌,目的就是為了給嘉靖帝留下深刻的印象。
畢雲宣讀完聖旨後,有眼尖的官員發現,禦座上的嘉靖還是眼圈泛紅了,不由既驚且羨,靖海侯徐晉生前能得皇上如此寵信,就算死了也值了。
畢公公捧著聖旨退回禦座一旁,嘉靖把目光望向了位列文官之首的費宏,後者看起來卻是憔悴了許多,仿佛老了好幾年,滿頭花白的頭發尤其明顯。
費宏抱著玉笏出班跪奏道:“皇上,經內閣會同六部共同商議決定,追封靖海侯徐晉為靖國公,贈少保,諡號文襄武靖。”
費宏說完後,在場的文武大臣反應平靜,顯然早就知道追封結果了,徐晉生前是侯爺,死後追封爵位提升一級是慣例,並無不妥之處,譬如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生前也隻封了國公,直到死後才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
對於徐晉的追封結果,文武大臣都沒有意見,因為以徐晉所立下的功勞,乃是實至名歸,更何況這人都死了,實在沒必要跟一個死人較勁,封吧封吧,無所謂了!
然而禦座上的嘉靖卻是皺起了眉頭,淡道:“不妥,再議!”
此言一出,下麵的兩班大臣不由竊竊私語起來,追封徐晉為靖國公皇上還不滿意,難道要封王不成?
那些言官頓時像被挖了祖墳似的,一個個勒緊了腰帶,紮起屙屎馬步便準備開噴了,如同一隻隻鬥誌昂揚的鬥雞。如果追封徐晉為國公,他們完全沒意見,但若追封為異姓王,他們絕對不答應,開國那會太祖才封了六個異姓王而已,你徐子謙何德何能?也敢和開國大將相提並論?問過我們這班“噴子”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