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昊冷笑著附和:“就是,白癡才乾這種蠢事。”
張璁皺眉瞥了吳昊一眼,臉上露出不悅之色,吳德友見狀連忙喝斥道:“混賬,你不搭話沒人說你是個啞巴,馬上向張大人道歉。”
吳昊臉色脹紅,雖然心裡極不情願,但在老子的目光淩厲逼視下,還是不得不向張璁一揖道:“小侄一時口不擇言冒犯了張大人,對不住了,還請張大人多多包涵。”
張璁大度地道:“國舅爺言重了,年輕人心直口快很正常,可以理解,本官其實並未放在心上。”
吳昊心中冷哼一聲,暗忖,信你個鬼,要是真沒放在心上,你剛才瞥本少乾嘛,害本少被爹罵,老東西,心眼小還不承認,我呸!
吳德友陪笑著拱了拱手道:“還請秉用兄指教一二,為何要讓皇後出麵納那賀芝兒為妃呢?”
張璁掃了吳德友父子一眼,淡道:“以皇上對那賀芝兒的寵愛,即使皇後不點頭,最後也會納她入宮的,國丈以為呢?”
吳德友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當今皇上固執是眾所周知的,剛進京登基那會,就因為禮儀問題差點跟朝臣鬨翻,最後還是張太後出麵斡旋,楊廷和等人作出妥協,皇上這才同意入城登基。
皇上當年初來乍到就敢跟楊廷和等一眾重臣硬剛,現在他已經是一言九鼎的君王了,試問還有誰能改變他的意誌?所以皇上若下了決心要納賀芝兒為妃,估計就算最後蔣太後出麵也阻止不了。
“秉用兄所言極是,以皇上的性子,最後肯定也會納那賀芝兒為妃的。”吳德友怏怏不快地道。
張璁捋須微笑道:“所以麻,既然明知阻止不了,何不來個順水推舟呢?皇後若主動提出讓皇上納賀芝兒為妃,不僅贏能得皇上的好感,而且還贏得太後的好感,甚至在民間贏得好名聲,那麼皇後之位隻會更加穩固,即使以後真的無所出,皇上也斷無廢後另立之理。”
吳德友父子對視一眼,雙雙沉默了,張璁這番話雖然聽著很有道理,但還是讓人心裡有點不舒服,也不甘心!
張璁眼底閃過一絲微不可察的輕蔑,終究是小戶人家出身,眼界忒低了些,續道:“國丈以為孝宗張太後在民間的風評如何?”
孝宗張太後即弘治帝朱佑樘的皇後,亦即是武宗朱厚照的母親。話說弘治帝朱佑樘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確實獨樹一幟,他一生隻娶了張太後一個老婆,然後張太後也隻生了朱厚照這一棵獨苗。
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作為一國之君,隻娶一個老婆也就算了,隻生一個兒子怎麼行,說句不好聽,要是這個兒子不幸夭折了怎麼辦?大明江山豈不是後繼無人了?
所以大臣們都紛紛勸弘治多娶老婆多生子,然而弘治就是不聽,後來實在扛不住了,打算納妃,結果張皇後知道後使出了一哭二鬨三上吊的招數,弘治立馬便妥協了,打消了納妃子的念頭。
正因為這一出,張皇後落得個善妒和自私的名聲,在民間的風評也不太好。張皇後為達到後宮專寵的目的,阻止弘治納妃開枝散葉,也為孝宗這一脈絕後埋下了伏筆。
吳德友自然明白張璁此時提起孝宗張太後的意思,沉聲道:“張太後的善妒,在士林中的風評並不佳!”
張璁趁機道:“皇上大婚六年,至今膝下無子女,這個時候,皇後如果主動出麵替皇上納妃,太後肯定會很高興的,朝中的大臣也會交口稱頌,但是,皇後如果阻止皇上納妃,必然也會落得個善妒之名,倘若日後再無所出,皇上便可名正言順地廢後另立了,而且百官也會支持他。”
吳德友和吳昊父子倆人麵色皆變,前者長出了一口氣,鄭重地拱了拱手道:“多謝秉用兄指點,受教了!”
張璁捋須微笑道:“其實國丈和國舅爺不必過於憂心,皇後年紀還很輕,日後懷上龍種的可能是極大的,隻要這次贏得太後和皇上,以及一眾大臣的好感,在民間落下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名聲,皇後之位必然穩如磐石,即使皇上再寵愛那賀芝兒,也不會動廢後另立的心思,就算他起了這個心思,大臣們也必不會支持。”
聽完張璁的這番話,吳氏父子心裡總算淡定下來,心悅誠服地道:“秉用兄高見,我明日便入宮請見皇後娘娘。”
張璁點了點頭,眼底閃過一絲異芒,皇上要納賀芝兒為妃,作為兄長的徐晉也應該回京了,兵權交出來,繼續當他的安樂國公爺去吧。
話說張璁一開始的打算是趁著徐晉北伐之機複起,然後抓緊時間鞏固自身在朝中的實力,然而,隨著徐晉的捷報頻傳,勝仗越打越多,功勞越來越大,威望越來越高,張璁便開始不安了,而且軍權一直捏在徐晉手裡也不是件好事。
於是乎,張璁便心生一計,鼓動吳皇後出麵勸嘉靖納賀芝兒為妃,如此一來,徐晉作為賀芝兒的兄長,是必須得回京的。正所謂長兄如父,賀芝兒無父無母,徐晉這個兄長自然要回京張羅的,到時便可以明正言順地舉薦俞大猷接替徐晉了。
徐晉退下來後,大明需要一顆嶄新的將星來接過權力,消彌徐晉對軍隊日益增長的影響,而且張璁認為,論軍事才能,論威望,俞大猷都是最合適的人選,關鍵是俞大猷跟謝二劍、王林兒、戚景通他們不一樣,他身上的徐晉烙印並不深,定然不會對徐晉惟命是從,軍權掌握在他手中更讓人放心。
…………
小時坊徐府,西跨院中的房間中,賀芝兒虛弱地躺在床上,太醫院正李言聞正替她把脈,嘉靖和謝小婉諸女圍在四周,均是神色擔憂。
“芝兒小姐現在還頭痛嗎?”李言聞一邊打脈,一邊和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