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登基,議禮之始(1 / 2)

明王首輔 陳證道 4716 字 10個月前

不知是要堅持“真理”,還是要維護自己內閣首輔的權威,楊廷和第二天竟仍然要求朱厚熜以太子之禮入城登基,禮部給出的章程也沒多少改動。朱厚熜自然極力反對,並表示禮部如果執意不改變章程,他就拒絕進城。

正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一直沉默的張太後出麵調停了,她下了一道懿旨,讓群臣改在行宮中上表勸進,說白了就是讓禮部改用迎接皇帝的禮儀,將新君迎接進宮即位。

太後占著名分大義,以楊廷和為首的一眾文臣隻好作出讓步,即日在行宮中上了勸進表,朱厚熜這才同意擺駕進城入宮。之前議定的章程是從東安門入城,在文華殿即位的,不過現在改成從大明門進城,然後在奉天殿即位。

大明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朱厚熜在百官的見證下在奉天殿宣告即位,頒布登極詔書,改明年為嘉靖元年。登極詔書是楊廷和等內閣大臣早就議定好的,長達8800句之多,涉及60多個事項,自然都是些革故鼎新,籠絡民心的舉措。

譬如:正德年間,由於直言勸諫而被貶降的官員,全部官複原職,死了的便追封加賞後人;正德朝的大小傳奉官(不經科舉,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全部革職;裁減宮中多餘的太監,清除軍隊中冒籍人員;減免賦稅等等。

事實上,登極詔書頒布後,光是錦衣衛和內官監便裁減了接近十五萬人,大大地節約了財政開支。楊廷和等大臣所擬定的登極詔書,雖然不可說完全沒有私心,但絕大部份都是民心所向的舉措,所以登極詔書一頒布,頓時大快人心,全國上下齊歌頌新君聖明。

當然,登極詔書是文官擬定的,自然對文官極為有利,而宮中的太監勢力卻是大受削弱,所裁減的人員有近半以上都是內官各監的太監。

另外,像司禮監太監張雄、東廠太監張銳、禦馬監太監張忠、宣府鎮守太監劉祥等均被關進了大牢待審,就連太監穀大用,還有內官監張永都被下獄了,不過穀大用迎接新君有功,最後免於問罪,被貶去南京守帝陵了。至於太監張永,此人功大於過,曾經又協助楊一清板倒了權閹劉瑾,所以文官們最後放了他一馬,同樣把他貶到南京守陵去了。

總的來說,這次新帝登基,文官集團大獲全勝,把正德朝權勢顯赫的太監都打掉了,就目前而言,太監集團元氣大傷,根本沒有力量再與文官集團抗衡。至少在嘉靖帝坐穩帝位,完全掌權之前,宦官集團再無興起的可能,畢竟他們的主子嘉靖帝現在都得看內閣的臉色行事。

大明正德十六年,五月初五,端午節,亦即是朱厚熜登基的第十天。

內閣大臣和六部尚書全部齊聚東閣,共計有:首輔楊廷和、次輔梁儲、三輔蔣冕、四輔毛紀、禮部尚書毛澄、史部尚書王瓊、戶部尚書楊潭、兵部尚書王憲、刑部尚書張子麟、工部尚書李鐩。另外都察院左都禦史王璟,右都禦史張綸也到場了。

在場的十二人均是朝堂中樞的大佬,此時齊聚一堂,自然是討論國家大事了。統共三件事,第一:討論新君親生父母尊號的問題。

第二:新君要起用前內閣大臣費宏,還有前翰林修撰費采。

第三:殿試的安排。

其實第二條沒什麼好討論的,新君登極詔書便寫得很清楚,但凡正德朝由於直言勸諫被貶降的官員,全部官複原職。所以,費宏兄弟回京複職的決議很快就獲得通過了。

至於殿試,眾人商議了一番,決定在本月的十五日舉行。

所以真正耗費時間的是第一條,給新君的親生父母定尊號,這在視禮如命的封建社會可馬夫不得。所以一眾大臣各抒己見,引經據典,彼此爭論得不可開交。

最後內閣首輔楊廷和一錘定音,他拿出了漢代定陶王、還有宋代濮王繼承皇位的例子,主張新君把弘治帝稱為皇考,而分彆稱親生父母為:皇叔考興國大王、皇叔母興國太妃。

換而言之,就是讓朱厚熜改認弘治帝為父,稱自己的親生父母為叔叔和嬸子,說白了就是把朱厚熜過繼給弘治帝為子。

楊廷和引用了漢定陶王、宋濮王兩個先例,有理有據,再加上他是內閣首輔,群臣的首領,所以這結果最後沒人反對,就這麼定下了,接下來就是將結果寫成奏本送去給朱厚熜過目。

然而,朱厚熜看到群臣討論出來的結果,頓時不樂意了,弘治帝是他的伯父,現在變成了他的父親,而親生父母卻為成了叔嬸,小皇帝自然不樂意啦,將奏本打回內閣再議。

如果說之前讓朱厚熜以太子之禮登基確實有點過份,但這次讓朱厚熜認弘治帝為父,楊廷和認為完全合情合理,更何況有前朝的先例。所以楊廷和這次的態度十分強硬,拒絕再議,把奏本重新呈送回朱厚熜的案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