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師徒交鋒(2 / 2)

明王首輔 陳證道 5026 字 9個月前

然而接受是一碼事,理解又是一碼事,支持更是另一碼事。費宏為人寬厚,能容得下相悖的意見,但不代表他會支持相悖的意見。費宏是個傳統的封建儒者,小農思想占據主導,在他看來土地才是根本,糧食才是根本,百姓就應該老老實實地種地生產糧食,這樣國家才會穩定繁榮,若是社會風氣變了,百姓都趨之若鶩地跑去經商賺錢,哪誰來耕田種地,誰來生產糧食?這可是傷及國本的事。

所以,費宏不會支持“開海禁”,大行商事之道。

這時,費宏喝了口茶道:“子謙,為何如此執著要開放海禁?”

徐晉來之前便仔細琢磨過一個問題,為何阻力巨大的“清田莊”最後會獲得通過,而偏偏阻力較小的“開海禁”卻碰了個大跟鬥?

很明顯,“清田莊”之所以獲得通過是因為自己因勢利導了,既有山東流民參與造反這個契機,又有小皇帝鼎力支持,再加上文官集團中的有識之士亦有意“清田莊”,所以最後才水到渠成。

而反觀“開海禁”這件事,既沒有前提契機,再加上滿朝文武幾乎一邊倒地反對,換而言之,“開海禁”的氛圍根本還沒營造出來,沒有任何基礎,最後不碰壁才怪。

所以徐晉現在也明白自己操之過急了,“開海禁”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隻能徐徐圖之,慢慢把氛圍營造出來,把基礎夯實,那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怎麼營造出“開海禁”的氛圍?

自然是得靠同化了,同化彆人的思想,讓彆人認同自己,樹立起“開海禁”的共同目標,當支持自己的人越來越多,積聚起來的力量就越強,最終才能衝破桎梏,實現“開海禁”的目標。

徐晉今晚就是來“同化”費宏的,若是連自己的老師都說服不了,那也彆想什麼“開海禁”了,洗洗睡吧!

徐晉也抿了口茶,並沒有回答費宏的話,而是反問道:“敢問費師,太祖當年為何禁海?”

費宏很自然地道:“太祖立國之初,倭國人冥頑如初,不服王化,殺我朝使臣,私通逆臣胡惟庸,謀劃不軌。加之倭人勾結盜匪,在我大明沿海遊弋,行劫掠之事。”

徐晉道:“也就是說,太祖當年禁海是因為倭國不臣,倭寇在沿海劫掠百姓?”

費宏點了點頭:“正是!”

事實上當年朱元璋下令禁海,不許片板下海,確是發生在“胡惟庸案”之後,老朱擔心沿海的豪強會借助海外勢力顛覆大明,這才施行禁海令,阻絕海上交通,讓沿海百姓沒辦法接觸到海外勢力。

徐晉道:“譬如建房子需因地製宜,耕種作物則需因時製宜。政策政令也是如此,當初製定的政令不一定適合現在。現在倭國和朝鮮已經向我朝稱臣納貢,禁海自然再無必要了。”

費宏淡道:“然而沿海百姓依然時常遭受倭人海盜的侵擾。”

“那是因為商貿不通之故,沿海地區土地不適宜耕種,當地百姓又不能下海捕撈,生活無以為繼,隻能入海為盜,勾結倭人劫掠自己的同胞。”

費宏皺了皺眉不作聲!

徐晉繼續道:“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所以隻要開放沿海,允許百姓商賈與倭人做生意,百姓有了生計活路,倭人也有正當的途徑獲得所需物資。如此一來,沿海的倭賊海盜自然就會銷聲匿跡了,根本不用費一兵一卒。”

費宏點了點頭,不得不承認徐晉分析得很有道理,淡道:“海禁一開,商貿大行其道,百姓爭相從商務工,必導致田地荒蕪,影響國本,子謙有沒有考慮過這一點?”

徐晉暗汗,費師是個明白人啊,彆說是以農為本的封建社會,就算是世界貿易一體化的現代社會,一個國家若丟荒了農業也相當危險。

譬如現在的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人口都在流向城市,農村的土地都丟荒了(注:筆者老家的田地就沒人種了,一眼望去全是雜草,連綿成片)。雖然糧食可以通過進口補充,不過一旦發生戰爭和饑荒什麼的,糧食沒有了來源,那就相當危險了,整個國家土崩瓦解也不是沒可能,可惜上麵似乎不重視農村土地丟荒的問題,這是個極危險的信號。

徐晉微笑道:“費師多濾了,沿海並不是我大明的糧食產地,所以開放開禁對我朝糧食的產出影響不會很大,而沿海百姓卻能在商貿中獲得可觀的收益,還能杜絕倭患,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若是裁撤掉市舶提舉司,厲行禁海,學生敢斷言,不出數載,沿海倭患必然更加嚴重。正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洪水越是堵,造成的危害必然越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