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官員不用跪,老百姓也可以不跪的。當然,如果自個願意跪下磕頭也無不可。
畢竟是文科生的出身,《輿駕觀汴漲圖》、《迎鑾圖》也好,都很清楚體現這一點的。
但入得殿中,麵對王安石、曾公亮這些宰執,以及高坐的皇帝,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
劉瑜整了衣冠,長揖及地,頓道稱道:“臣劉瑜,參見聖上。”
“平身。”皇帝的聲音,倒是很是活力。
不過邊上有人就不耐煩了,直接開口道:“劉子瑾,此間事務繁瑣,汝速將昨日東華門之事奏報!”
劉瑜望了過去,卻便是王安石了,一臉的不耐煩。
或者說,眼神裡儘是嫌棄。
按劉瑜想來,也許是自己對皇帝太客氣,這王安石看不上了?
想想王檾,惡了這未來老丈人,沒有什麼好下場啊。
劉瑜想到此處,就壯了壯膽氣,不去跟皇帝拍馬屁,直接奏事了。
這一路上劉瑜已把腹稿打好,所以倒也不慌亂,包括夜探客棧、尋訪北婆台寺也一並說了出來。因為參與的人太多,不單有邏卒,還有入內院子的雜役,這玩意,是瞞不過去的。
但是跟老和尚交談這一節,得到圖紙這一節,劉瑜卻就沒有提起。
因為這一節,除了他和蔡京之外,其他人並不知曉。
最後直接給出結論:“刺客是為西夏鐵鷂子,他們是要追尋某件重要的東西,很顯然,他們在東華門殺死了某個人,但依舊沒有找到,他們要找的東西。所以企圖繼續在京師潛伏,才會被我們一一搜尋出來。”
“下官懷疑,京師仍有西夏人的刺客潛伏。”
“此事若要繼續排查,皇城司四十親事卒,人手實在太少,不足使用。”
王安石和曾公亮等人,包括皇帝,聽著都微微點頭。
因為劉瑜彙報的條理性很強,邏輯清楚,讓人一聽就了然。
而這結論也很有說服力,甚至包括人員不足等等。
王安石沉吟了一下,正待開口,卻就有內侍飛奔入內,稟奏道:
“龍圖閣直學士、禦史中丞司馬光,有事進奏!”
劉瑜無端地感覺到一絲陰森的氣息。
就算他罵過曾公亮,麵對這位宰相,劉瑜也沒有什麼怯意。
但不知道為什麼,聽著司馬光要上殿稟奏,劉瑜便暗暗覺得,隻怕今天不會太順利了。
事實上,不是不會太順利,而是非常不順利。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