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宿命之敵(2 / 2)

秘宋 荊洚曉 4407 字 8個月前

金人數萬兵馬就足以大破東京城了,要甚麼細作!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禁軍的士兵,吃空晌也達到七成。

餘下那三成,沒事給官長蓋房子、做刺繡、織絹布、做首飾、當畫工。

西軍那邊,種師道搜腸刮肚,也不過萬餘士兵。

到了那時節,誰要什麼間諜?

正因為劉瑜是文科生,研究宋詞之際,看過許多文獻,有北宋亡國之君的詔書,有時人的文字,所以劉瑜才極度反感司馬光。江山在德不在險,這就是下場,這就是後果。任由司馬光這麼搞下去,這個大宋,不爛是沒天理的。

基調都定下去了,還練什麼兵?

至於到了趙佶的年代,弄出元祐黨籍,但有什麼用?

不說趙佶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關鍵是司馬光這種理念,已經把大宋的根基腐蝕到爛。

當然,其他宰執的折騰,把大宋搞爛,也是多少都有功勞的。

但這種為了討好彆國,提出把無數將士血濺沙場打下的堡壘,割給彆國的行為,不論他在生時,有沒有達成——他上過奏折,他所倡導的理念,幾十年是不變的,從開始的反對練勇,到後來上奏折主動割地,以他的地位,造成影響,是極為深遠和惡劣的。

邊境堡壘,為了讓彆國感到大宋的仁厚,隨便就割幾個給彆人,這還要打仗乾什麼?

不用打仗何必練兵?這國家哪能有好的?

司馬光就是主張這樣啊!

就連練民兵,他都三番四次上奏折反對。

司馬光當然私德無虧,但有什麼意義?

作為在大宋士大夫圈子裡,影響力如此之大的人物,大宋幾十年後會敗壞成那樣,跟他倡導的這種理念,能沒有關係?

史書是要講究“述而不作”隻記載當時發生的事情,不加入自己的思想,不去下結論。

但劉瑜不是史書,至少在他認為,這鍋就是司馬光的!

所以劉瑜給自己添上一杯酒,卻對蘇軾說道:

“青唐瞎征也好,西夏也好,遼國也好,不過一時之敵。”

他不是寫史書的人,他也不是讀史書的人。

劉瑜是一個活在大宋熙寧年間的人,如果讓大宋一直這麼下去,數十年後如果他足夠命長,搞不好得去五國城當金人的奴隸啊!

“司馬君實,便是我宿命之敵。”

他仰頭喝下那杯中酒,胸間如有團火在燒。

無論如何,他要把司馬光毀滅。

就算不能毀滅司馬光的理念,那就毀滅他的軀體如果不行,就搞臭他的名聲,讓司馬光那一套東西臭大街如果暫時辦不到,那就想辦法,讓司馬光滾出中樞!

“我要彈劾司馬君實!”

( <':'></a>)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