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師雖然成立了,但是武器和人員卻還沒有到位。人員需要招募,武器還需要等著兵工廠生產。
不過第一師的招募廣告在大明中央日報上連發了三天,各地募兵站便出現了青年們爭相報名的現象。不為彆的,隻因為皇家陸軍,天子親衛的名頭太響了。而且每個月二兩的餉銀,一年後若是表現好,可以送到武備學院學習,晉升為軍官。
這樣的前途對那些農家子弟和匠人子弟,還是相當有誘惑力的。尤其是這些前去招募的軍官,不就是一年前從自個兒村子裡出去的那小子嗎?可是現在一看人家,都已經八品九品的軍官了,威風凜凜,真是羨慕死人了。
因此,在河北和順天府等地進行的招募進行的十分順利。隻用了三天的時間,便招夠了九千名身體健康的良家子弟。這是李峰給馬鐵建議的,那些有劣跡、遊手好閒之輩,絕對不能濫竽充數。
而原先牛犢寨的一些年輕人,在李峰的關照下,也進入了新軍之中。
將這些人帶回南苑之後,隻需要按照在武備學院時候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就可以了。那些武備學院的學生們,都已經輪流擔任過班長,因此訓練這些新兵是綽綽有餘的。
新軍的事情,就交給了馬鐵,李峰已經不用管了。他將武備學院的學生送走之後,就開始準備開始籌備郵政總局和天津造船廠。
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在京城裡,一份名為《明報》的報紙也發行了。這份報紙就是魏忠賢叫人辦起來的,致仕在家的馮銓擔任主編,網絡了一幫閹黨的低級官員主筆。
這明報的調子基本上是學了中央日報,但是文筆卻都是讀書人的調調。這份報紙的定位,顯然是天下的士子和官員。而且,這份報紙采取的是豎版,顯得更加傳統一些。
當這份明報送到了李峰的桌前,他拿起來看了看,便直接扔到垃圾桶裡,對熊廷弼說道:“老頭子,這東西就不要拿來給我看了。咱們的中央日報,不要與他們這些小報爭鬥,隻要始終堅持偉光正,把握政治上的絕對正確就行。還是我給你們說的那些,報紙隻需客觀報道我們想報道的,把握住輿論的方向就成。至於他們那明報,注定了不是中央日報的對手!”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那明報上的都是一些之乎者也的文章,不接地氣。而且這些文章都十分虛無,許多事情都是言官的那一套,捕風捉影。長久下去,誰還看這東西?
想不到馮銓那麼有心機的一個人,竟然辦了這麼蠢的一件事。
六月初,皇家學院的招生簡章又在大明中央日報上刊登了,各地符合條件的考生,都可以道當地官府考試,每個省都有不同的名額。而且在這招生簡章裡,依舊是限製了是家世清白、身體健康的農家子弟和工匠子弟。
這消息一出來,頓時就有人不乾了。這些人就是那些商人,他們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向朝中反映,自己也是良民,為何自家的子弟就不能上皇家學院?
這些人再一串聯,一打聽,發現不對,怎麼京城那邊,也有商人的子弟得到了報名的資格,於是一時間就情勢洶洶。甚至有人寫了信質問李峰,其一為何商人子弟不可以去考學;其二京城有些商人卻又可以,莫非平遼侯是收受了這些人的賄賂?
這封信直接就被刊登在了中央日報上,李峰還做了回答。他說,之所以隻招收農家子弟和工匠子弟,是因為農家子弟和匠戶子弟,都是為大明做勞役和納稅。既然皇家學院是為皇帝培養人才,自然要優先照顧這兩類人。第二,之所以京城某些商人的孩子可以報考皇家學院,主要是因為他們參股了建築商行、鋼鐵廠等商行。這些商行每年都會給朝廷和皇上繳納巨大的稅賦,因此這些股東也就相當於是繳納稅收了。
最後,李峰還說道,若是那個商人也按照建築商行的規矩給工商總局那邊繳納稅收,那麼他們的子弟也一樣可以報考皇家學院。這份報紙一發出,頓時在大明的商業界,引發了不小的風波。明朝的商業基本是不收稅的,國庫的銀子,基本都是從農業裡來。尤其是東林黨人,反對礦稅和商稅最為積極,隻要皇帝一說要征稅,他們就跳出來,說這是與民爭利。當然到底動了誰的奶酪,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