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李承乾李泰①(2 / 2)

生子,風疾,精神壓力,便是這些帶走了他的觀音婢麼?平日看膝下兒女千般可憐萬般可愛,如今卻被往日那些多子多福兒孫滿堂的祝賀刺痛。他決意請婦科聖手為妻子溫養,再勸她將諸事放一放,珍重自身。

帝王正漫漫而思,皇後卻扳過他的臉,盯著他一字一頓:“陛下,請收心聽天幕所言。”

【古今帝王眾多,大家對每個皇帝的看法都不同,有些有刻板印象,比如秦始皇,很多人覺得這是祖龍大殺四方,肯定是威嚴不苟言笑。其實人家挺疏朗的,拉得下麵子,會“大笑”,平時聽點音樂,“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哪像一個陰鷙的皇帝會說出來的話呀。

而漢武帝劉徹,也不是帶個“武”就力能扛鼎雙開門冰箱的,前麵說過,文青嘛,看他寫的詔書就能窺見其文學水準。史書上的漢武帝也沒有特彆劇烈的情感波動,烈日的升與落是不為外物所移的,它隻是平靜地行過。

唐太宗在古今帝王中就屬於比較親切的那一款啦,很多朋友對他的印象之一就是哭包。老爹不肯退兵哭,親人生病了哭,臣子死了哭,天子的眼淚不常見,但他願意為許多人流下。

見於史書的情感便是“大笑”、“大悅”、“欣然”、“悲慟”、“號慟久之”,一個會大哭大笑的皇帝無疑讓人喜愛,這樣的性格淡化了君王高高在上的一麵,讓他更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非“神”和“聖”的天子。但“人”常懷情感,就勢必會栽倒於情感。

長子李承乾做了太子,李泰沒有儲位,卻得了個“寵冠諸王”的名頭,九歲就封越王,任揚州大都督,領十六州軍事。後頭又封,領雍州牧,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禮秩逾製,各項待遇都很超過,又特令就府彆置文學館,任自引召學士。

與一些人印象中的溺愛李泰導致太子勢弱不同,李世民再三強調過長子地位,但他這種溺愛怎麼說呢……屬於端水式的,給李承乾一點,再給李泰一點,青雀地位高了,那再給太子加點資本,以為這樣就能各自相安,不重複當年錯誤。】

絕對的公平,與絕對的不公何異?

朱元璋和一群兒子聚在一起看天幕,朱標被他派出去巡視地方了,這時候便分外想念長子。唐太宗文治武功沒得說,在當爹這方麵卻實在糊塗。他當年受冷待不平是因為他有潑天的軍功,把李建成比得一無是處,李泰一個太平皇子,平白得這麼多隻是徒添野心。

他這個小民出身的都知道,要立太子,就要給太子樹立起絕對的權威。讓手下的文臣武將都熟悉他,弟弟們聽從信服他,太子超然於所有皇子之上——這樣才是太子。

·

長孫皇後穩了穩身子,實在不知該對李世民說什麼。

太超過了。她知道天子出於什麼樣的心思,又懷揣著怎樣的父愛與溫情,但實在太超過了。

青雀身為他們的孩子,已經擁有太多,帝王的目光卻依然長久停留於他。憐子當然好,但承乾位居儲君,本該是唯一的那一個,青雀非儲卻得到太多超出常規的東西,隻會讓人細思帝王意圖。

朝臣多敏銳,從龍之功又多誘人,人們揣度皇座上天子的每一個音節,每一次賞賜,固執地認為這其中存在某種暗示,太子與其他皇子的地位會因其改變。

民間門常言慣子如殺子,在這樣的寵幸與縱容下,如何保證李泰的野心不膨脹,如何教長子深信其地位穩固?但她自認對承乾有幾分了解,應當還有什麼彆的事影響他的心性……

皇後看向兒子們,破防的卻另有其人。

李綱已經在思考請辭書該怎麼寫了,他最開始做楊勇的太子洗馬,楊勇被楊廣害了;投唐,任太子詹事兼太子少保,多次勸誡李建成不得;如今做李承乾的太子少師,本以為顛沛一生終於能安穩度日,如今天幕一言,恰似五雷轟頂,人怎麼能有這樣的運氣!

沒人顧得上李綱,褚遂良毅然開口:“陛下此舉優寵太過,豈不聞梁孝王舊事?竇太後寵之甚過,卒以憂死,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此禍亂之源也!”

太宗聽著熟悉的梁孝王舊事覺得有些心梗,天幕卻不知帝王困擾,依舊平穩講述。

【對唐太宗來說,這個是他的好寶寶,那個是他的胖寶寶,都是他的心肝肉,哪個也舍不得冷落。

雖然這麼說顯得太過殘酷與不近人情,但事關江山社稷,父愛也並非輕易便能許出。

天子在乎的、看重的、視線聚焦之人的身後,從不會潦草荒蕪。】,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