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李承乾完 雨打風吹 萬古江山(2 / 2)

之前說隋文,五子同母也未落個善終;以前看父親,少時的疼寵與成人後的冷厲疊出兩張麵孔,一張是父,一張是君。

他被打壓時何其憤懣,想絕對不會重蹈覆轍,哪怕不登位的皇子,也要給他愛意給他信重,讓他知道除了權勢尚有親緣。長孫皇後按了按李承乾與李泰的手,環抱住君王。

杜如晦愁眉不展,這還能是哪個荷?

李祐蹭到一邊,虛弱地笑了笑,現在還沒人在乎他真是太好了。

【說李世民沒責任,那不可能,他確實多牽於愛,“君”和“父”的界限太模糊,被愛者也會模糊。他對李泰的定義是“愛子”,但帝王注視於此,愛會無意識地被冠以殊榮。

大概也算某種意義上的被愛之物會瘋狂長出血肉,但這次生長的是野心和欲求。太子身邊已圍繞許多勢力,既定的儲君哪有從龍之功強?奪嫡是勢力場的下注,天子無意間的看重都足以令許多人劍走偏鋒,更何況李泰確實寵冠諸王。

許多人對唐太宗的熟悉與親切來源於他的眼淚,泥偶總是在第一次走下神台時才真正成為神,天子也在為平民落淚那一刻成為人君。

但要他改變,如何改變?李世民之所以成為李世民,正是因為他會大笑與落淚。這樣的溫情成就他,這樣的溫情也分化李承乾與李泰。

小民做數學題,甲水庫乙水庫分批次輪流灌水,結果一個水庫有噴水槍,一個破洞了庫庫往外冒。設灌水時間為t,問t值為幾時兩個水庫水位線齊平?

答案是貞觀十六年,太子刺殺李泰不成,聯合侯君集等人謀反。兩個兒子都廢了。這時的“愛”,就輕得好像一聲歎息了。】

旁觀者皆隨之一歎。從隋至唐,運河水到玄武門,他們對這位唐太宗印象甚佳,如今見他滿腔慈父心腸落空,多有感觸。

有些事情從古至今未曾變過,長子立家立業,幼子承歡膝下,他們這些普通人家都難免出現紛爭,更彆提富有四海的皇帝。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天家讀的那是天書。

曹丕擦著劍,對這期天幕的敘述頗感無趣。唐宗愛得太超過,自然會使李承乾心生恐懼,多思之人的痛楚是填不滿的,裂口隻會越扯越大,直至完全崩塌。

劍鋒明銳,帝王舉著劍看劍身映出自己的眼睛。

但若將李承乾的條件給當年的他……曹丕輕嗤,普天之下,又有誰不願做這樣的太子呢。

帝王牽絆於愛,兩個皇子又何嘗不是以愛為恃。

【但要說李承乾完全是被心理問題折磨的小可憐,那也不準確。心理學理論不能完全搬用,皇室是異化的階級,現代人emo要自己排解,太子痛苦起來,那真是你的心已經死了,但你還在蹦迪,嘴巴還會發出殺人的指令,可怕得很。

唐朝的東宮官職體係十分龐大,堪比一個小朝廷。李承乾的政治勢力並沒有缺什麼,東宮直屬府兵人數眾多,直接給了他造反的條件。而為後人所知對其過分嚴苛的老師們,其實也是他政治本錢的一部分。

父親可以說用儘全力在他耳邊呐喊爸爸愛你了,但父子倆仍像那對羊和貓的meme視頻,李世民吧啦吧啦一通,李承乾: 啊?

但他當真不知嗎?縱觀唐史料,李承乾在某些方麵未免有些太過純白淺薄。從他對李泰的應對,對師長的舉止,到他的動亂,常年浸於愛,才會產生“父親會因我的病痛來探望我,讓我政變成功”的驕矜。

彆的不說,就問李祐敢不敢這麼乾吧,下一秒就上投胎快車道。

這種夾雜在自知與不自知之間的狀態貫穿了很多年,李承乾在享有東宮權力時痛苦,多日不朝被縱容時哀哭樂人,監國時頹喪,最後抱著他的殊遇走向淪亡。】

被攙扶的朱高熾示意停步,靜看天幕上李承乾蒼白的臉。

身體有恙,父親偏寵,禮秩逾嫡,屢被陷害,弟弟手握戰功以唐太宗自比,為他勸諫的臣子被誣告處死。叔伯被廢,闔宮焚死,靖難不成功便成仁,他觀李承乾,像在看一灣極淺的水潭。

後人說再多的心理,對皇室終究無用。若李承乾沒有經曆這一切平穩登基,親朋猝死、宗室異動、有敵來犯、政令不通、文官陰陽、觀念與朝臣相左,這些事對一個皇帝來說也實在平常。

執政者最常遇見的情況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未有足疾,沒有弟弟爭鋒,這位太子便能於這些政治漩渦中尋得出路麼?

【關於李承乾的行為邏輯,年月太久,隔著時空已分辨不出心態崩塌與品性不佳哪個是因,人是混沌動物,不能完全脫離感性或理性,這樁故事自然也無法輕易定性。

既定的曆史已經足夠。】

天幕隨天色一同暗下,太子與君父對視,天子的眼淚已止,滿室唯餘燭火嗶啵聲。

李承乾低下頭,母親安撫地籠住他,把幾個孩子團了團,輕哄著每一位。

李世民不再看長子,回身隻見雨打風吹,萬古江山。,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