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宋高宗 康王趙構(1 / 2)

【宋徽宗與宋欽宗被廢, 金人帶著錢和人回到自己的地盤,但大宋這麼大塊地方也管不過來,就扶植了一些漢人的傀儡政權。一個是張邦昌被強行立為“偽楚”皇帝, 這位曾是大宋宰相,力主議和,當年和康王一起去金營做人質,大約在敵人那混了個眼熟吧,後期還政高宗死去。

另一傀儡政權偽齊的皇帝劉豫則是北宋叛臣, 殺將獻城, 看各地有佳禾祥瑞, 覺得機會來了,主動賄賂金人冊封他, 於建炎四年僭號稱帝。偽齊對金人的態度很殷切,幫著搜尋大宋皇室, 助金入侵宋國領土,與新建立的南宋朝廷相抗。時間長了金人怕他得勢壯大自身,奪權廢黜。

早在靖康金國肆意搜刮時,大宋除徽欽父子外“七陵八帝”葬身的北宋皇陵就被折騰過一遍, 劉豫上位之後就尋思, 我都當上皇帝了, 那我祖先也進太廟躺一躺吧, 又在河南、汴京兩地設置了一個專業部門,淘沙官。兩京的墳塚都被刨了, 帝陵自然難逃厄運, 被發掘殆儘。

多年後南宋事初定,張燾自西京朝陵還,帝陵荊棘叢生, 諸陵皆遭發,宋高宗問他帝陵如何,張燾隻說了一句:“萬世不可忘此賊。”】

此言一出,大宋帝王皆暴怒:“賊人安敢奪我社稷,毀我宗廟!”

劉豫是個什麼人物,叛臣罷了,金國的一條狗,居然也敢將祖輩供奉在大宋的太廟,真把自己當個東西;居然敢助紂為虐,毀壞帝陵,當真是萬世不可忘此賊!

但那宋高宗,祖宗們心中莫名燃起希望來,北宋沒了還有南宋,趙氏男兒總不會一直軟弱。雖然天幕之前說過是一連三個昏君,但前麵兩個已經爛成這樣了,第三個總該學到教訓,還能差到哪去,總不能將本該到手的國土又還回去了罷?

最多也就是偏安求穩,隻要是個有心的,能發展國力,再創社稷,提拔些武將打回去,他便當得起一個“高”字。

唯有趙煦對此沒有任何想頭,趙佶跪在麵前軟得像坨泥巴,隻會躲避與求饒,若有子嗣,與其父也差不了多少。

哲宗已沒有力氣再發火,癱坐在椅上看天幕中荒草叢生的宮室與曝屍在外的白骨。有何可疑惑?沒有兵的國境被人欺辱,骨頭軟的天子被奪皇位,金人扶植的一介傀儡都能在大宋地界上任意妄為,這樣的事根本不意外。

他懶得看被打得奄奄一息的端王,抬手喚人將他押下去,待天幕結束後帶文武百官一道觀刑,萬幸此世趙佶還未有子……

帝王思索片刻,又憶及天幕再三說過這個弟弟的書畫與字,教人端墨給趙佶日日抄寫“靖康”,到死為止。抄下的筆墨皆被賜給朝中素來主和的臣子們,讓他們將端王字跡懸掛堂前日日看著——看他們的“永結兩國之好”與不夠硬的骨頭會換來什麼。

·

徽宗大權在握多年位麵的趙佶耗費許久終將皇位甩給太子,正想溜走,卻被趙姓宗室與近臣們結結實實捆了起來。

天子如此,手下人的德行好不到哪裡去。他們中的許多人早在蜜糖與享樂中失去了正常的羞恥心,並不在乎恥辱,也不在乎百姓的哭聲,哪怕知道國難當頭,第一反應也是跑,不和皇帝一同被俘便是,但墳塚陵墓這樣的存在卻重要。

帝陵皆被發,其他人的又待如何?在座之人年紀也不小了,沒人能保證靖康時自己不是一把黃土,祖墳又沒法遷走,如今聽旁人要動兩京的墳塚,終於有種火燒自身之感。

一時間宮外百姓的呼聲也聽得見了,皇帝與太子的荒唐也看得見了,眾人逮住二帝,聚在一起商量再迎哪位登基。

但百姓呼聲越來越近,水一樣漫過宮牆,淹沒的不僅僅是首惡,而是所有汙泥。

【在我們講述徽欽時,有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皇子康王,未來的宋高宗趙構。在金人要皇子與重臣做人質時,哥哥指派他,他是“慷慨請行”,還和哭哭啼啼的張邦昌說這是我們男兒該做的,彆這樣。

到了金國人那邊表現也不錯,有些宋人筆記中這一時期的康王那真是怎麼看怎麼不像他爹親生的,完顏家人都詫異,莫不是假的親王吧,退貨,給我換個正品來。

乍一看很勇敢,和父兄完全不一樣,大家都以為康王殿下是歹竹出好筍了,結果史書往後一翻,看趙構登基後的操作,主戰派臣子大概想翻白眼: 這才幾年,在你們老趙家上三次當了,真是當當不一樣,每次都是新的崩潰。

咋說呢,如果將趙頊比為一個黑白均勻的太極八卦圖,那哲宗大約遺傳了全部的白,而趙佶就是令人絕望的一片漆黑。又因為當爹的基因已經這樣了,他的兒子們就隻能維持這這一個色調,讓每個讀到此段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罵出口:這(一)個(家)傻唄。】

臣子們如何崩潰另說,聽到康王前後對比,剛安了一點心的趙家祖宗們才是真的崩潰了。這小子剛開始看上去明明不錯啊,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他們大宋在哲宗去世後真就暗無天日了是嗎?

一向好脾氣的趙禎都受不了,他雖不情願,終究接受了並無親子的命運,這時隻拎著養子的領口:“待你有了趙頊,千萬記得告訴他生完趙煦就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