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開國功臣都是很難當的,大多數人在建國成功後權力就不如往日了,被擁戴的君主至高無上,看曾經的老朋友們就很微妙。
政治智慧高一點的,要麼學張良遠遁朝堂,要麼謹小慎微;政治智慧沒那麼高的拿大,你能當皇帝全靠咱兄弟,兄弟享享福怎麼了。
還有一種屬於老皇帝快死了他還沒死,下一任又不熟,這種狀況就隻能尷尬一笑,兄弟,對不住了啊。
朱允炆的政治經驗不足,威壓也不夠,大約朱元璋教了一陣,發覺自己死期將近,而皇太孫並沒有表現得天賦異稟讓人放心將皇位交給他,為了不讓皇權旁落,隻能送大家去見鬼了。
於是藍玉案發,藍玉坐謀反罪,族誅,牽連官員上萬。朝堂人頭滾滾,被爺爺寄予厚望的朱允炆踏入鮮血場,就此登基。】
朱元璋點了點頭,常遇春死得早,太子妃常氏背後站著的便是舅舅藍玉。他向來不允許後宮乾政,防的就是女人和外戚。
縱然呂氏未扶正,立嫡次孫為皇太孫,藍玉這樣桀驁不馴的硬茬子也留不得,史書上幼弱的主君與強勢的舅舅還少麼?
他這個太孫既沒有漢文帝那樣逼殺舅舅的魄力,也壓不住開國那些老臣,為了不重蹈覆轍,隻能他親手來做。
想必原本軌跡上的自己以為大明能像蒙人開國時一樣,傾力培養的太子死了,扶上去的太孫能做好後續事,結果這孫子當真是個孫子,為他鋪路至此,仍丟了皇位。
朱元璋冷笑,他是個但凡做事就要做絕的人,為了朱允炆自然會把開國功臣清理個遍,能打的老東西們都死了,也是朱棣上位的前因之一。
但若不清理他們,朱允炆都能讓遠在千裡外的燕王推翻了,留一群驕兵悍將功臣給他,他能活到朱棣造反都算有本事,橫豎是塊守不住基業的朽木。
這個世界的老東西們又當如何?天幕說的話不是所有人都信,但相當一部分人會為之動搖。
許多人固然是太子黨,但太子年壽不豐,早年用心都打了水漂。太孫繼位,不能服眾,臣子的恭敬愛戴之心先削減一層;如今聽說皇帝要為太孫屠戮他們這些老臣,為臣者自然要為自己尋出路。
旁人也就算了,藍玉……朱元璋動了動指頭,這是個最頑固脾氣也最壞的,一個由他而起的大案,上萬被牽扯而死的官員,要動他,想必他背後的軍功集團也被清理殆儘。
自己能想到這些,藍玉在手下提醒下未必想不到。他斜了朱棣一眼,這小子現在看著安靜,腦子裡不知轉過多少彎了。
同樣是謀反,朱棣是他的兒子,又是後世定下的明君,尚且能放他一馬,聽聽他究竟做了什麼。而藍玉這樣傲慢驕狂的人聽聞太子早逝,自己被殺,會不會提前鬨起來,就不可知了。
他知事最好,要是沒那個眼力見……朱元璋搓了搓手上的繭,未來的軍功集團威脅的是朱允炆,而此時的藍玉,最好不要鬨到皇帝頭上。
·
百姓被天幕上血流成河的場景嚇到,又聽聞斬了許多貪官汙吏,鼓掌叫起好來。
“雖說殘忍了點,但貪官就該這麼治。那個郭什麼的,簡直可恨,貪了我們這麼多錢和糧食,幸虧明祖英明!”
同鄉書生搖頭,心說不是這麼回事。嚴懲貪官自然好,但這樣嚴苛的舉措,這樣廣的株連範圍,誰說波及不到無辜的好官,誰說牽連不到幾家百姓?但皇帝能這樣當然好,他們確實被盤剝得太久了……
或者說,正因明祖是地道的農民出身,才對貪官如此憎恨?許多人懵懵懂懂,卻似有所覺。
【朱允炆登基,年號建文。一些朋友認識他是從建文削藩開始的,但當皇帝的,登基好幾年不可能隻做一件事。咱們先來點小菜,暫且不看削藩,看他的執政思路,看他施行的政策。
建文帝有三個很受重用的臣子,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在愛臣們的幫助下,建文帝搞起了建文改製,即我們常說的建文新政。
首先,不能說建文帝是個絕對的廢柴,他能力是有一點的,好心腸也是有一點的,但這一點吧……也不那麼夠用就是了。】
建文帝在天幕下痛惜踱步,燕王竟敢,燕王果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