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廟號諡號(2 / 2)

承乾也算是詩書俱通,何至於此……征戰天下的馬上皇帝第一次平白感到無力,抓住長孫皇後的手:“觀音婢,太子還是要多讀書……”

皇後和一眾東宮使臣正點著頭,聽到天幕一句石破天驚的【從李治給他老爹這承受不了的愛開始,諡號就徹底被玩壞了。】

李承乾李泰驚疑回首:“雉奴?”

然而天幕未曾解答他們的困惑,依然說著那渺遠的廟號諡號:

【李治可能是覺得我爸爸這麼英明這麼牛,一個“文”字怎麼概括得了?加,都可以加,大手一揮給爸爸把文武聖都拉滿,塑造出一個前無古人的帥氣諡號,也不知道太宗陛下看了會不會想把他塞回弘文館從頭學起。後人一看居然還可以加,那我也給太宗加,最終讓本就龍傲天的李世民得到了一個更龍傲天的諡號。

李治看著滿意,武則天也喜歡,於是他沒了之後他老婆也給他上了一個天皇大帝,後人想想還不夠,再加,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實在是酷斃火辣,獨領風騷。

就這樣,孝武這樣短而精的諡號一去不複返,後人們為了顯現自己對前輩的尊敬,也學會了不斷給前人加諡,你爸爸牛,我祖宗也不賴。這個字好,那個字也好,都加上,及至後來,諡號一度長到二十來字,堆滿了大家根本不想記住的溢美之詞。

試想一下,本來一個人去世了,大家評價他,說他是一個善良的人,這沒什麼問題。這麼一搞,就變成了“他是一個溫柔善良和藹可親能文能武神通廣大孝順老人愛護幼小心胸寬廣賢能端方的好人”。怎麼說呢,檔次真的不太高。

但其他人都有了,總不能給自家皇帝缺了吧?到地下一比較,人家諡號老長一段,咱們家短短的,看起來沒有彆人拽,沒那麼多值得稱頌的美德,那也不像回事兒。就隻能加,不斷找新的賢啊孝啊聖啊,寓意好的字呼啦啦往上堆。

讀不完,根本讀不完。至此,大家開始使用廟號稱呼皇帝,也讓廟號承擔起一定的評價功能。】

好消息,得到了自己很想要的“文”,壞消息,兒子太愛了改得麵目全非老長一條怪尷尬的,最後還是以太宗身份被後人提及。

李世民揉了揉額頭,知道現在深究為何是雉奴繼位是想不出來的——這孩子才六歲,對朝局都造不成影響的年紀,一團孩氣,能顯現出什麼來?倒是承乾,若是皇位旁落,隻能說明這孩子要麼早逝,要麼行差踏錯。

總不能子肖父到這個地步,讓他的孩子們也學他來上一出玄武門舊事。

他按下思緒,麵上仍是慈父,拉著小兒子的手:“雉奴,你覺得你未來皇後給你的諡號如何?”

李治喜色溢於言表:“好聽!”

……難怪你們能成一對呢。

【前麵說了,諡號有時為尊者諱,而廟號作為品評褒貶的存在,也不能說得那麼直接,罵前麵的上司不能罵得太明顯。

所以廟號有時也有一定的“明褒暗貶”性質,單看這個字不錯,放進時代背景裡一想又不太對勁,要發火吧,也不能夠,畢竟看上去又沒什麼大問題。

擋不住有的兒子很愛爸爸,不管了,我爹就是很棒啊,你們商議出來的都不行,我要給我爸挑個好字用,大家都不能反對我強推我老爹!

當臣子的就隻能順著,但強推之恥是這樣的,配不上的還是配不上,後麵的皇帝隻能繞著這個已經臟了的廟號走。

也有的時候,後人會故意挑選一些已經不那麼好了的廟號給皇帝用,先帝請看,這個字還不錯吧,極大的讚頌啊,給您用了,您就在底下好好歇著吧,咱們把你的身後名照顧得不錯了。

今天說的這位便是很有代表性的——明英宗朱祁鎮。】

洪武年間的朱元璋和永樂時期的朱棣隔著時光異口同聲:“明英宗?”

他們再如何也不會不熟悉前朝曆史,上一朝的英宗,即位四年,於南坡之變被人弑殺,二十一歲便橫死。

聽天幕所言,這子孫並不是因年壽而得了這個字,是後人故意擇之,能得這樣一個詛咒性質的字眼,這小子不知做了多招人恨的事。

宣宗年間,朱瞻基在孫後殿中,看皇後暴怒著摔了茶盞,大罵朝中眾人:“可憐吾兒!酸儒妒之!”

朱瞻基斂目,想古人雲“毋以妾為妻”確實有理,孫氏以貴妃之身登後位,到底行止不夠端方。胡廢後早年頗有賢名,若太子當真犯下什麼天怒人怨之事,皇後無用,太後年邁,後宮許多事還是要請出胡氏做主。

畢竟前朝必有變故……朝中眾臣算是看著太子成長,若太子有德,不會議此字,也不會讓天幕以這樣厭惡的語氣敘述。

英。固短壽之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