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真能說什麼呢,“喂……你平常讀書嗎?”
“啊?”這又是什麼靈魂拷問,莫應本來正沉浸在傷心中,被這麼一問,下意識的回道:“我雖識字,會算賬就行,又不考狀元,做什麼要常讀書?”
楊顯忠笑道:“姑娘的意思是,你這經曆就像是故事是的,其實這些樣的手段,好些故事中都寫過的。
“沒錯,有空多讀書,沒空的話,多聽評書相聲,人從書中乖,殺人探案的故事聽得多了,對於這些事情,自然就能多幾分思路。”
莫應:“……”他一個雜貨鋪少東家,為什麼要對殺人案有思路?
但王怡真這麼說了,蓉蓉小姑娘也一點的讚同:“還該多聽些才子佳子私會的故事,才會對怎麼私奔有思路。”
李奕城也點頭道:“還該多看些綠林高手的故事,對於怎麼殺人也會有思路。”
連楊顯忠都讚同道:“姑娘說的不錯,我就常常看些四大公案之類的故事,我想想,我記得是《包公案》第一則阿彌陀佛講和一篇中,就有這樣的故事。”
莫應已經不想再說話了,他被人冤枉,是因為讀書少?
李奕城來了興趣:“咦,這《包公案》可是當年肖婉兒……呃,肖夫人閒來無事寫就的雜談之一?我記得裡麵儘是冤魂訴天的案子,是個什麼故事?”
王怡真:“……”親娘來,《包公案》都當雜談來寫,你怎麼抄得下這麼大的臉啊。不過自己的娘作下的死,倒也沒坑著她什麼,這世間即不會有人來告抄襲,也不會有人來搶版權,再說人都死了,隨她吧。
王怡真點頭說道:“是的,其實好多人本身都是激情犯罪,失手殺人後,想要掩蓋現場,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曾經聽過的犯罪故事,潛意識就會忍不住重現那裡麵的毀屍滅跡、或嫁禍手法,那麼反向推理,從《四大公案》這些故事中,也可以梳理出類似的故事來對比。剛剛她說的那個故事就是,一個姑娘托一個婆子跟心儀的少年定約,結果婆子沒有告訴少年,反倒告訴了自己的無賴兒子,那兒子夜間去同姑娘私會,姑娘不從就把姑娘全家都殺了。”
莫應叫道:“你……你是說李言義?”
“不然呢?你說李家婆子給你和可兒傳話,可是她有將可兒約你昨夜私奔的消息傳到嗎?又有將你不肯私奔今天再提親的消息傳回可兒嗎?可兒打扮的齊齊整整的,揍著首飾盒子等情郎,為什麼來相會的情郎卻隨身帶著刀子?”王怡真說道。說完了看楊顯忠眼神古怪的望向自己,反問道:“我說錯了?”
楊顯忠笑道:“沒有,姑娘博覽群書,您說得對。”
這明明是常理推斷,屬於生活智慧,跟博覽群書有毛線的關係?
王怡真繼續說道:“來人隨身帶刀,可見得本來就是心虛,怕人撞破,若是你的話,你來見有私情的女子,會害怕被人發現嗎?”
莫應蒼白著臉點頭:“當然怕啊。”要不然他不敢來了。誰家看見女兒私會男人,不會打斷那男人的腿的?當初他同可兒私會,就曾經發散思維想過,若以後生一個像可兒般漂亮的女兒,被哪家的野小子拐了,他一定往那人嘴裡灌辣椒水。
王怡真都不想再跟這慫貨說話了。倒是李奕城說道:“怕什麼?你同那可兒有私,是可兒自己願意的,她懷著你的娃,你人都摸到她房間來了,你們親親熱熱的把事辦了,怕被發現的該是她的家人才對啊?”
你看,這才是年輕人正常的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