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竹筒案算是13年前遺物案和古琅軒殺人縱火案的串連點,那麼迷藥就算是古琅軒奸殺案和李杏杏被坑一事相關的點了,隻不過前者是因為改良的太無聊導致稀世罕見,而彆具一格,後者則是常見害人手段,很難說與之有什麼關聯。
彆的不說,江湖上各家各派各幫各會,誰不批發點迷藥在手了。
“藥呢藥呢?拿來我看。”王怡真催道。
楊顯忠自杏花身上拿的那藥包就在袖中,雖然是拿了給王怡真,但也提醒她,“迷藥性強,記得離遠些。”
王怡真隻看了一眼,臉色便突然大變,黑紫黑紫的。
楊顯忠沒想到一句“藥性強”會讓王怡真怕成這樣,安慰道:“……唉,不用怕,這藥吞服下去藥性才強……”多看兩眼沒事的。
不過王怡真一點沒被安慰道,眉頭皺的更緊了。“這藥,是粉色的?還沒有香味啊?”
楊顯忠差點給她鼓掌:“你家迷藥還要有香味?”是怕人聞不出迷藥來?然而說完了這話,眼見著王怡真還真拿到鼻子上聞聞,嚇得他又很快將藥包搶了回來。有沒有香味不要緊,這姑娘就不怕自己也倒下?這種孤男寡女相處的時候出現女子暈迷,他的名聲還要不要了?怪不得有人那麼無聊改良出安全竹筒,原來真有這種自己湊上去吸迷藥的人啊。
“可是你剛剛說,那李言義進入可兒房中,有很幽甜的花香……”王怡真看一眼那粉色迷藥,就說沒有香味,這靠近了仔細聞聞,也確實沒有。
“估計是什麼其它的味道雜了進來吧。”楊顯忠見著她沒什麼事的樣子,也安了一下心,又沒好氣的說道:“其實那個李言義也還算是個聰明的人,幼年在宋國公府跟著二房的少爺也讀過幾年書,要不是人品太差,總想一步登天,我猜他好好努力個十幾年,秀才不成,考個童生大約還有希望吧。”
“不對不對。”王怡真想了想,說道:“古琅軒是經營書畫的,書畫這種東西最注重檔次,你要經營書畫的人不熏香就算了,要熏的是花香,還賣不賣了。”王怡真雖然不懂畫,可是經手的東西卻極多,平日裡最恨那些給……給物件熏香的人,隻要留了氣味,就容易留線索,她不知道什麼風氣,可是書畫這種東西,沒有熏花香的。
更何況古琅軒掌櫃應該是那種不熏香的做派,他店裡連給財神上香都沒有,唯一一個香爐還是李言義從自家拿來的。
所以,哪裡來的花香?
楊顯忠被這麼一說,顯然也想到了這之間關鍵,可是又有些猶豫。“那可兒到底是年輕女子。”平日裡佩些香囊不是很正常的?古琅軒經營字畫怕火不點香,但是女子香囊總不用禁吧。也正因為如此,李言義當初說聞到香味,楊顯忠隻當是可兒身上配著什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