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太子完全誇反了。
楊顯忠當初猜到了凶手做案的手段,那是真細膩敏銳,憑著知識就是力量,找到了真相。
而王怡真之所以也猜得到,則是多得益於家學淵源。
這個沒辦法,誰讓她正好有一個混混出身,後來專業從事黑吃黑的師傅呢。
潑油、燃香、插紙……隻要這三者都俱備,王怡真會的有且隻有這一種放火方法,凶手是為了製造不在場證明,她們則是為了起火時先一步已經逃離了,要不然引來了官府或敵手外援,那也是很要命的。
可兒案中,王怡真和楊顯忠都想到了這種可能性,楊顯忠因為是自己想出來的,便大約以為王怡真也是這樣想的,但王怡真真的是實踐檢驗理論,她真這麼放過火。隻是又因為楊顯忠自己也能憑本事想出這個辦法來,所以王怡真便覺得,人若聰明了,大約總是異曲同工,可能凶手也能自己想出這個辦法來吧,所以當時便沒有在意。
然而過後細想起來,這樣的不約而同的手法,出現的並不隻一次。
第二次,是冠軍園事件中,傷馬一案。
當時王怡真為了製造瘋馬傷人的假象,將自己所騎的那匹馬的馬耳中藏了一支小針,虛紮在穴道上,隻要馬匹有大扭頭的情況,就會深紮進馬耳,那馬不瘋才怪。
可是她動了手腳的,隻有她自己的那一匹。
楊顯忠事後查知,李蘭蘭同李杏杏的馬,也都被人動過手腳,手法同王怡真所用一模一樣。楊顯忠因此判斷,三者為同一人所行事,又因為當時的案子,判定是養馬丫環杏花所為,倒將王怡真給摘了出來。但自家知自家事,李家姐妹的馬,王怡真沒有動過,杏花又為曉妝所殺,那麼杏花和曉妝,到底是誰在馬耳中做了手腳,已經不可知了。
但終歸,李家的馬,一定是李家的人動的手腳,而李家的下人,用了王怡真從傅衛東那裡學來的江湖手段,這一點應該是可以斷定的了。
若一次兩次還可以當作意外,那麼再一再二不再三,李奕年在蠟燭中攙藥的作法,也是傅衛東用過的,或者說是江湖上慣用的手段。
認真說起來,黑道的迷藥,沒有幾家是帶顏色的,而鄉野之中,人們又不會常常去點新蠟燭,蠟油這種東西,收集起來自己製蠟是很常見的,白蠟燭在芯裡包藥,初點時一切正常,燃到一半開始藥隨氣流,這是黑店最常用的手法。當然,不同之處是,李奕年的蠟燭是宣容齋出品,那麼換句話說,至少10多年前,宣容齋就已經開始使用江湖上的手段,來推銷安神了,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精油蠟燭,宣容齋是講明了成分和用途的販賣,所以不太引人注目罷了。
再加上太子妃重視吳平安,吳平安卻同小五有關係,在青雲武館中學到的江湖暗語。
王怡真有理由……不,她的腦洞讓她相信,小五13年前的失蹤,絕對與太子妃……不,同13年前的宋國公府有關啊。
那時候,大房尚在,李皇後正得勢,太子初立。小五不會呆在宋國公府,卻有可能與當時的宋國公府有關係,與宋國公府的人有過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