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圖什麼?(1 / 2)

李奕城雖然一向人挺不靠譜的,但這次說對了一句話,傅衛東比彆預定慢了半天,確實是因為皇帝定了泰山祭天,因此路上的關卡設的多了、查的嚴了,多費了些時間。最重要的是,他是先按王怡真在鄉中的弟妹和老尼們安頓到了李蘭蘭的念園那邊,錯過了進城的最後時間。

但是當初王怡真拿到的那兩塊太子府腰牌,十分的好用,傅衛東一行幾個人,不管是走什麼口都順風順水的,一群山賊,第一次住了官驛,有品級的驛站官員管吃管喝還管說好聽話,要不是王怡真催的急,傅衛東真想這旅程永遠不要結束。

等到了傅衛東到了鄉裡,發現鄉裡一切順利,因為陸大林也是帶著一塊太子府腰牌回來的,到了鄉裡又尋到了傅衛東那做捕頭的二徒弟,跟鄉裡打過了招呼,於是之前王怡真看中的那片地,沒有任何波折的就買了下來,不但地契已經給了,甚至還順便著幫幾個流民出身的兄弟落了戶籍,並且幾個身上有案子的兄弟也一起銷了案,那過程,簡直順利的讓人流淚,不是不說,權勢這東西,到哪裡都好用。

陸大林幾個人,走的時候還是見不得人的山賊,等回來時就變成了京城來客:太子侍衛、伯府家將、武館武師、這一串的頭銜除掉最後那個之外,無論是縣官鄉長見了都得客客氣氣的請宴,幾個人簡直牛死了。鄉裡的其它人看著自家的兄弟,才出去了幾天啊,就這樣衣錦還鄉,那簡直了。

陸大林問誰想去京城,大當家和三娘子包吃包住包工作。整個宅子裡,40歲以下的就沒有一個說不進京的。那可是京城啊,天底下最氣派、最繁華的地方,彆人去了怕無依無靠需要自己闖,自已去了現成的錦衣玉食大靠山,於是當場就一百多號人決定了搬遷,唯一不想去京城的便隻有40歲以上的,也就是說,庵裡的那群老尼姑之外,都想去。

本來老尼姑們不想去的,她們已經年紀大了,不想背井離鄉,可是陸大林是知道王怡真的脾氣的,她一手帶大的妹妹們,她肯定放心不下,於是一揮手說王怡真的意思要把孤兒都帶走,還說王怡真早選好了院子給她們在京中養老,這一來,隻餘下幾個老尼姑也成不了什麼氣候了,被孩子們一鬨,被年輕人一勸,也就同意了。

於是鄉裡的人完全沒有人留下來,陸大林第三天到鄉裡,第四天辦妥了買山的事,第五天統計完人數,第六天早上就走了,他記得王怡真的囑咐,特意先回來報人數和安排。

而留下的兄弟又花了幾天的時間,雇車租物,收拾行李,盤點能帶的用品,又將帶不走的大件,該賣的賣,該當的當,該打包的打包,等一切都收拾妥當,一群漢子便將王怡真那一群的老幼裝了車,浩浩蕩蕩的要往京中來了。

傅衛東到了鄉裡的時候,一群人正坐著車要出發呢,傅衛東若是晚上半個時辰,兩邊可能都錯過了。

大家看見了傅衛東,特彆高興,直誇自己大當家的辦事就是有人情味,跟其它的山賊不一樣。

當初陸大林回京報信報人數的時候都說了,他先走一步,拿著太子府的腰牌在路上打點,這群人穿城過鎮的時候隻要報他陸大林的名字就行,那意思就是不再派人來接,讓鄉裡自己過去,反正陸大林那意思,鄉裡到京裡都有大道,沒什麼危險,他先走一步回去報信,其餘人扶老攜幼的慢悠著點沒事。

眾人隻當京中再不會派人來了,卻沒想到傅衛東竟然不放心,還親自來接人,大家都覺得大當家的太客氣了。

傅衛東聽的臉色都變了。也就是說,鄉裡一切都順利,路上沒有危險,銀錢沒有丟,買山沒有被刁難,山賊們的身份也沒有露……可是,唯獨陸大林他,沒有回來啊。

傅衛東覺得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於是一路帶著收拾好的兄弟們往京城趕,一邊趕路,一邊打聽陸大林。

“鄉裡往京裡來的路上,好幾個關卡和官驛我都問過了,確實陸大林早就回來了,那小子人很機靈,嘴皮子又甜,他手上不少的錢,還帶著太子府腰牌,一路打點過的關卡和官驛,都對他有印象,知道我們這一行人要往京裡去,通關盤查的時候也並不為難我們,住宿吃喝也招待的不錯,但就是……”傅衛東搖著頭,又說道:“一路上都能打聽著他的信息,可是唯獨進到京郊之後的關卡,就再沒有打聽著他了。你也知道,京城做為首都,人流量一向極大,我也不確定打聽不著他,是他打點過的兵丁正好不值那一班崗呢?還是因為打點的人多,對他沒有印象了?又或者……”

陸大林並沒有進到京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