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的宮殿之間,也會有小道相連。宮殿的偏僻角落,也會建些假山涼亭。啟聖帝的後宮本來人少,想要藏人的地方有的事。
江湖上也有追蹤術,但王怡真不會,特彆是皇宮中都是青石鋪路,不下雨的時候也看不著腳印,於是四個人隻能還是用最常用的方法,一路打聽著找人。
燕王的小太監之前已經將翠微宮附近都找過了,於是王怡真同李蘭蘭就向著更外圍去尋問,中間倒也有一兩個負責花木的小丫環能指個大概的方向,隻是越往偏僻裡走,小路越多,王怡真覺得她們再走下去,很可能又要迷路了。
“良娣,你看那邊。”紅英小聲道:“那邊有個小湖,還有假山和涼亭,裡麵有人。”紅英等幾個女孩子,在賜婚之後,王怡真一個一個都問過了,大家都同情李蘭蘭的遭遇,生怕她在太子府中受太子妃的欺負,竟然是一個不落的跟著她進了府,如今都按著府裡的規矩,改口稱“良娣”了。
幾個人這是誤打誤撞找到了一處供貴人觀賞的涼亭,亭中早坐了二位貴婦人,正在喂魚。
而讓人吃驚的是這亭中的兩位夫人,其中一個便是寧安侯夫人莫氏。於是王怡真同李蘭蘭對視了一眼,便臨時絕定將自家那隻二哈先放飛,去試試莫氏那邊的線索。
兩個人如今一個是東宮良娣,一個是獻國夫人,雖然是晚輩,可是身份卻是並不低於人,於是兩邊冷冷淡淡的見了禮,互相介紹了一下。
同莫氏在一起的是俞嬪。
俞嬪是楚王的生母。
早年的時候,李皇後同紀氏相爭,俞嬪出身涼州,卻是李皇後這一係的,因為她本身是紀氏的侍女,紀氏善妒,侍女們無論是誰有意啟聖帝,都會被紀氏拿鞭子抽死,於是李皇後主政後宮之後,暗中觀察,抬了幾個有意爭寵的紀氏身邊的人,俞妃就是其中之一。她又格外幸運,生下了皇子,封了嬪。雖然隻是個嬪位,但那是多數還是因為翠微宮太可怕,若是下一個封妃的多半要住進去,所以這麼多年了,俞嬪一直是俞嬪。
不過即使位份低於兩妃,在這個後宮中,也沒有誰敢輕看了俞嬪,因為這幾年楚王觀政六部,風評極好,風頭甚至已經蓋過了幾個哥哥,成為了有資格爭奪儲君之位的人選了。因此寧安侯夫人莫氏,以舊涼皇室夫人的身份,如今也要來同俞嬪這涼州出身的奴婢攀老鄉了。
李蘭蘭小時候沒太見過俞嬪,不過俞嬪卻是知道她的。聽說這就是當初李皇後最寵愛的小福娃的時候,俞嬪有些吃驚,好好的打量了一會李蘭蘭,才笑道:“果然是長得福相。當初皇後娘娘就極為喜歡你的,我們這些宮妃,都以為你……唉呀,如今說這些做什麼的,早知道你退婚之後,會進東宮做良娣,我可不早就替重兒訂下了你嘛,現在說什麼也晚了,你到底還是進的太子府,看來這福氣是有誰,就注定是誰的啊。”俞嬪笑著說話,卻歎了口氣,沉默了。
李蘭蘭一時間有些拿不準,自己該是什麼反應,這俞嬪的意思,是早知道她願意做妾,不如來給楚王做妾嗎?要真是這個意思,那可也太侮辱人了,但看俞嬪的模樣,又不像是有意侮辱。
李蘭蘭拿不準俞嬪是個什麼意思,就全當聽不懂了,笑著對莫氏說道:“夫人一向可好?您同郡主明天就走。蘭蘭十分擔心路上的安全和義母的身體,可是身在東宮又無法相伴左右,也隻能將義母交托給您照顧了。您若是方便,有幾句話,蘭蘭能不能私下周您說?”
李蘭蘭同紀家訂親多年,這兩個人也曾以準婆媳的關係相處過,俞嬪隻當她們真有什麼私房話,便先離開了,將這涼亭讓給了她們。
王怡真本來還擔心莫氏會因為紀鬆凝之死,而恨李家的人,不肯同她們說話,卻沒有想到莫氏也並不拒絕,同俞嬪說了一會再去長青宮,便真個留了下來了,順便,還將自己的貼身丫環打發到了涼亭外麵,到這涼亭中隻餘下李蘭蘭、王怡真、莫氏三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