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鹽鐵專賣,因此非產鹽區若是需要買賣食鹽,便是要商人出具鹽引兌換。
王怡真同傅衛東雖然是在北路綠林,但也早聽說過了南路綠林中的豪傑,一向以鹽幫漕幫最風光,無它,因為這兩個幫會販私鹽,在綠林道裡,就屬這買賣最賺錢,由此也可見得販鹽的利潤,遠高於販賣其它。不過這也算是高危職業,販私鹽抓到就是個死罪,要想老老實實的販鹽,最保險還是要拿到官府的鹽引。
大齊城興鄉衰,一向邊關缺糧,因此一般的鹽引,都是由邊關駐軍所在城池的主事官員開具,鹽商們需要送運糧食到邊關,再從邊關換取鹽引,至產鹽地批鹽,進行販賣。
巧的是,冀州正是40年前剛打下來的國土,也就是邊境之地了,韓家雖然不是鹽商,但有晉王的關係在,隻要運到了糧食,也可以從當地換到鹽引,而鹽鐵因為一向由國家專營,又因為鹽引是國家唯一開放給商家可以經營的形式,因此隻要拿到鹽引,這一筆買賣就可以算做是穩賺不賠了。
“這……這不是挺好的嗎?”傅衛東不明白,王怡真這是生的什麼氣?韓家賺了錢,雖然沒有李奕城的份,可是以韓家對李家姐弟的看重,他家賺錢肯定也不能薄待了這姐弟兩個啊,王怡真這是為什麼生氣,有個富親戚,又願意關愛自己家,總比有個窮親戚,有心無力來的好吧?
這一次倒是李奕城反應的快些了,畢竟,舅家的貧窮他是有過更直觀一點的感受的。
“得先運糧去才行。”李奕城說道。
而且這糧,不是騰個箱子運上200斤那種運法,能讓邊境承認的數量,至少也得是幾百幾千斤。
“所以韓家是空著手去的?”傅衛東猜?
“韓家是借錢去的。”王怡真說道:“不用我告訴你借了誰家的吧?”
否則這件事又怎麼會同晉王府有關呢。
韓家既然是打算了要做這買賣,那必然就得先有本錢,可是剛得了人家的指點,就轉手又找晉王府借錢?這臉也太大了點。
傅衛東明白了:“晉王府其實也在做這樣的生意,隻不過王府的護衛人數也不足,做得了這條線,就做不了那條線,他家一向在武將中極有聲譽,可見禦下之術了得,因此也是借著韓家回鄉的機會,讓韓家護送著自己家的糧食去到邊關,護送的費用就是給了韓家的酬勞,於是韓家便有了錢,再買上自己的一份糧食去送,這樣一來,兩家利益相關,韓家做要牢牢的投向晉王了。因此韓家丟失了的那箱子失物中,其實裝的是鹽引,卻並不隻是他家一家的,最大頭的那張鹽引,是晉王府的。”
怪不得韓家出事,晉王府也要派護衛,因為若找不回失物,晉王府的損失在韓家之上。
王怡真冷笑道:“你以為僅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