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說,其實這些人一開始便同複國沒有什麼關係,他們想要的,隻是寶物。
當然啦,想要寶物,也可能是想要複國,可是這又出現了第二點疑點,這些人若是為了複國,那便該悄悄行動,從他們隻抓陶莊頭、不敢抓王怡真來看,這些人人數不多,勢力也少,那就該悄悄行事啊,可是他們卻是大張旗鼓,宣揚王怡真身上有藏寶圖,生怕彆人不知道他們是叛國軍,把本來該好好藏著的寶物秘密,四處亂說,因此便能想到,這些人其實不過是打著叛國軍的名頭行事,為的是隱瞞自己的身份,好在山賊間走動,挑撥山寨合圍,也隻是為了讓王怡真常處於危險之中,最後逼不得已,將寶物獻出罷了。
於是就引出了第三個疑點,為什麼這些人非得逼著王怡真將寶物交給山賊呢?若他們勢力夠大,直接拿下了王怡真不是更好?若他們勢力不足,寶物到了山賊的手中,他們也搶不回來啊?
王怡真的判斷是……他們勢力很足,比如……上次偷襲了念園的那群黑衣人,十幾人就有能力屠儘傅衛東留守的半數人馬,這些人武功即高,人數也不見得少,自然有足夠的自信從山賊的手裡奪寶,那又為什麼不從王怡真手裡搶奪呢?
很簡單,山賊流於法外,人數、姓名、勢力成謎,彆說官府,就算是同為綠林的其它寨子,也沒有知道彆家底細的,有不少寨子,如險石灘那種跨區做案的,又常年流竄在外,若是哪一天這世間少上幾百個山賊,估計是誰也不會曉得並關心的,但王怡真不同,她身上有名份、身後還有靠山,誰敢欺負了她,怕是啟聖帝要發火,因此那些人勢力雖然大,卻不敢惹到王怡真的身上。
比如……之前陶然是在魯地被“叛國賊軍”抓到的,王怡真同他不相識,也沒什麼感情基礎,他同心腹們賤命一條,便有人敢抓敢殺……可是陸大林同靜心,卻是王怡真帶到了京城的心腹人,他們被抓,王怡真一定會心中有恨,而且絕不罷休的追查,後來更是直接哭到了啟聖帝的麵前。
這些人挑著山賊來出頭,不過是讓王怡真就算失了寶物,能懷恨的對象也隻限於山賊,而這些山賊就極好處理,他們身邊有偽叛軍的人潛伏在內,想找個無人之地殺人滅口是再簡直不過的,這樣,對方即不用惹怒王怡真,也不會擔心秋後算賬,因為出手的人本就不是真正的叛國賊軍,事成之後搖身一變,重新回到原來的身份,就又大搖大擺的過起自己的日子來了。
那麼這背後之人原來的身份是什麼呢?
幾乎已經呼之欲出了。
晉王帶來的刑審高手說,陶莊頭身上的傷是高手做的,如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江湖道上最多就是打個劫殺個人,可沒有土壤培養這樣的高手,這樣的高手,晉王身邊有,其它的親王……怕是也有吧。
想知道她的秘密,搶她的寶物,又知道王怡真受寵、不敢對付直接對付她,不得不讓身邊的人偽裝身份,挑山賊出頭搶寶,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過就是為了將自己從這件事裡摘出來罷了。
除了京中幾位爭位的親王,再沒有彆人了。
“想到了嗎?”王怡真問陶莊頭。“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叛國賊軍,抓你的人應該就是丁午,你那些心腹,要不就是同他一夥,要不麼就是被他殺了,你即然能夠斬釘截鐵的說丁午一定不是叛國賊軍,那麼他的身份,你肯定也是清楚的吧?他另外的主子……或者說你另外的主子,到底是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