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成長策略正文卷594字跡我們隻收畫,還管她是誰啊?”大娘說道:“反正賣給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了,這也是我們的規矩,我們收畫也不是隻給錢,是出正規收畫合同的,合同上明明白白的寫著,賣給我們的畫一定不能是偷盜的彆人的畫作,出了問題是要吃官司的。這也是我們的規矩,不過……看那女子的樣子,是個膽小的,想來也不該再亂用了吧?這還能惹出什麼亂子來?就惹出來了,也是那女人不好,是她偷了彆人的畫,反倒坑了我們。我說的都是直的,你要不信,她那合同還在呢。”
王怡真:“……”
行吧,這問題咱們也不往深裡討論,總之……
“是個女子?什麼模樣?姓甚名誰?家住哪裡?你們既然是有正規合同的,那就該能找到她吧?”
“唉呀。”那大娘又拍王怡真,說道:“你這妹子,這種事哪裡有較這真的,我們那合同也隻是保證繡樣出了事,也找不到我們,至於這人……我也隻能給你指個方向……”大娘說著向東南方向一指,說道:“哪裡女人多,你就去哪裡尋,那人年近40,這般的個頭,扔人堆裡都不一定能看見她,實在長相普通,麵容憔悴,一看就是不如意的,說是夫家姓王。做她們這個行當的,誰會留真名啊,我總也不能讓她們留個花名吧?”
王怡真非常慚愧,這話,她竟然聽懂了。
平康坊,位於京城東南,是京中聲色場的聚集地,那裡的女子,好多的人同銀月姨娘一樣,因著從小練習,所以總會有一兩樣拿得出手的才藝,但不管才藝多好,終歸還是這個行當,男人們行樂到此,看的多還是臉罷了,長相普通,人近40,那就是已經昨日黃花了,若還沒有從良或贖身,那生意肯定也差得很。過不下去了,會畫的人,向著收畫的成衣鋪子賣幾張畫,也就順理成章。
老妓做不動皮肉生意了,便改了做賣畫生意,因都是女子,她們並清楚女性的喜好,又是多年沉浸此道,畫出來的花樣也漂亮。千絲坊收誰的不是收呢,秀才們畫的不是鬆就是竹,但最賺錢的還是女性的衣裙,因此千絲坊並不因為職業排斥這些老妓,隻是她們也不能讓人知道這畫的原主是誰,因此才要畫師重繪,不然給千金小姐和貴婦們知道,自己身上穿戴的是妓子所繪,怕千絲坊會被人推倒。因此這些人賣的畫,不留底不留名,為的,就是讓人找不到人,不知道她們是誰。
這又是新人物啊,還是個老妓?
王怡真就不禁要想一想,這老妓會畫金環身上衣服的繡圖,金環在半年前,也是瘋了一樣的,寧可做姑子,也非要離開,她跟李奕年說,叛國賊軍的組織安排她在京中,而在她入京一年半之前,一個老妓生活過不下去了,來賣畫做,這裡麵一定有些什麼聯係,可惜王怡真的腦洞還連不上她們。
“妹子?妹子?我知道的我可全說了?她簽的那合同要不要找給你看?對了,她畫那畫其實挺好的,給了畫師不少的靈感,後來畫師還來問過我,說這畫是找什麼人收的,還想再收她的畫呢,不過她卻沒有再出現過,不然你問問畫師,畫師的手上,可能還會有她的原畫。”
問題是找人才重要,找到張畫沒什麼用處吧?
隻是線索再小也是線索,本著來都來了的原則,王怡真還是看了合同,並去見了那畫師。
合同真的隻是合同,一眼看過去,大約就是兩種意思,一是收了錢,畫就是千絲坊的了,同原主再無關係。二是強調畫一定要完全問題,有任何問題都是原主承擔。王怡真就不吐槽這合同了,從頭到尾也沒有賣畫之人的什麼信息,隻在最後的畫押上,簽了一個名字,寫著王氏。
以“王”姓的分布來看,王怡真怕能在這京城找出幾十萬的王氏來。
然後王怡真又去見了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