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真說道:“你想想這之前,聖上說了什麼。”
在王怡真問肖婉兒之死前,啟聖帝還在誇王怡真,說這麼多的孩子中,唯獨王怡真了解他的苦心。
因為在之前的三個問題中,王怡真十分的認可啟聖帝的觀點。
她承認知識的重要性,超越性彆、超越階層、甚至超越生命。
“但你想一想,我娘也會這麼覺得嗎?”王怡真問道。
肖婉兒或許會讚同前兩者,但是她一定不會讚同第三者,在肖婉兒看來,知識的獲取不應該以人的性命為代價,否則,她的手上,就不可能存在著這麼多的未寫完的書了。
啟聖帝認為,知識無價,哪怕是以人的性命為代價來獲取,也值得,當然,他是這麼想的,卻一定不會用自己的性命做代價,啟聖帝雖然嘴上說著,知識可以超越階層,但他身為上位階層的固在思維,還是會認為,下位者的生命並不是那麼值錢,因此在啟聖帝看來,知識可以超越生命,而生命可以用錢來購買,所以才早早的準備下了一些年青力壯的青年人,談妥了價格,為了,不過是讓王怡真在消耗這些人的生命時,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而已。
其實王怡真並不讚同這種做法。
當時會說同意,是因為王怡真讚同的是對於個人來說,知識的無價值得付出,比如……
若是想要那本《本草綱目》章太醫,那王怡真就能夠理解,老人家一生以醫藥為研究對象,若是他想要看這本書,那麼就極可能做出,寧可花費性命也要買下來書籍,甚至做好了哪怕自己看不到也要為後代留下資料心理準備,一個人,為一門知識鑽究一生,幾十年的生命消耗其中,也隻求更進一步的獲取知識,這樣的人,選擇用性命來取得知識、守護知識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像啟聖帝那樣,看中了什麼知識,便出錢買命,讓彆人拿命買下,這種知識是高於性命的嗎?不是的,這種情況反倒該叫金錢高於性命。雖然說起來交易也是等價的,隻要有人肯買,寶物售賣的價格也並沒有差彆,但是對於王怡真來說,前者是理想、後者隻是買賣,為理想而消耗生命可以、因為那是追求者本身的意願,但是為了知識而買賣生命則不行,那違背了最基本的人性,哪怕那些出賣生命的人也同意,王怡真也不能接受。王怡真認同知識高於性命,她無法認同的是,拿錢買命這種事,哪怕當事人同意,但事實上,買下這條性命的是王怡真本人,她也不能接受。
她覺得,肖婉兒也同樣不能接受,這並不僅僅是因為兩個人來自於差不多的時空,受過真正的現代化的平等思想的教育,還在於,啟聖帝對於她的“認同”特彆的滿意……
如果之前肖婉兒也曾經認同過啟聖帝的做法,那麼啟聖帝絕不會對於王怡真的讚同如此有感,大有“知已難尋”的意思。
因此,王怡真猜想,其它的人,比如那些迂腐老儒,或者是不讚同“知識超越性彆”,又有那些天生貴戚,或者不讚同“知識超越階層”,但肖婉兒不讚同的,一定是“知識超越生命。”這一項
肖婉兒並不讚同拿人命來換知識,這就是她明明坐擁寶庫,但是一生少有著作的原因。她送人知識,都是一頁一頁,是因為她能接觸到的,都是相關書籍中最初的十幾頁,而她自己一生少有整部著作,至少她很少送人成本的書。
肖婉兒她都不肯拿彆人的命來換知識,又怎麼可能拿自己的命,來換這些知識的?
所以肖婉兒必定不是因為使用寶物過度而死。
可是啟聖帝卻說她是為此而死。
他明明前一刻還說“不騙她”,之後立刻就騙了她,不過就是希望王怡真不要再追究肖婉兒的死因罷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