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塵埃落定(2 / 2)

不但給太子鋪了路,還將諸親王的把柄都奉上,以後要不然就是兄友弟恭,要不然就是五國之亂了,但在晉王已經被拿下兵權的情況下,兵亂的可能性並不高,也就是說,就算是啟聖帝突然有一天不在了,這權利的交接也早就完成了。

於是除太子之外的一群兒子們,心裡無不是酸溜溜的,他們竟然早以前也沒有看出來,太子是受到了這樣的偏愛的……因此這一次宮宴過後,大家心裡也都有數,啟聖帝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看兒子們表演了,現在都聽話的,至少還能給老爹心裡帶個好,要不然搞砸了啟聖帝終身的大事,人家死前留個xxx看皇陵的遺詔,也很要命。

一場宮宴,一條人命,就這麼結束了。

太子的監國地位定了下來,之後也沒有誰有心思吃飯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當然,有些小朋友找不到媽媽了。

因為是純皇族的宴席,所以殿中除了三個大太監,也沒有外人,今天一切的事端外人皆不可知,但同樣的,想把腳軟的太子從殿裡扶出去,王怡真也很受累就是了。

把太子送回了太子府,王怡真又同李蘭蘭談了一夜。

前一天還同太子妃同心互助呢,可是如今……啟聖帝根本從一開始就在演戲,他無心換掉太子,更是幫著太子鋪平了前路,那麼太子妃又成了需要麵對的最可怕的敵人,就不能不讓人多防了。

這之後的一個月裡,因為確立了監國的人選,啟聖帝的封禪大典也開始慢慢的準備起來了。王怡真這邊,為了聖上的名譽,不能對外說肖婉兒私生的孩子已經在宮裡,因此還需要王怡真頂著這身份,啟聖帝便收了她做義女,封為“昭才”公主,意思是昭示天下,才華絕代,但王怡真總覺得自己是被封了個“招財貓”的感覺,因此絕不允許任何人用封號喊她。

同時宮外突然開始流傳起肖婉兒新的故事來,就跟《白蛇傳》傳完了還有《白蛇後傳》一樣,王怡真的一些故事也開始作為後傳融彙到裡麵,但這故事明麵上說的是肖婉兒遇人不淑,骨子裡卻講的是啟聖帝的癡情,慢慢的倒讓有些人相信,兩個人並無私情,也無私生,拋開啟聖帝養了一後宮的嬪妃不提,這隻是一個守護真愛的故事,初戀求而不得,便對初戀的孩子都愛烏及屋,很多老百姓都為自己有這樣一個深情帝王而感動。

一時間,啟聖帝於公於私於國於名的名聲都達到了最高點。民間樂平安,也喜歡聽自己的君主有個好名聲,到處是詳和之氣,還真的是國泰民安的感覺,因此連朝中的大臣們,都不太反對啟聖帝祭天了,雖然沒有擴土之功,但這守成守的還可以。

唯一不太好的是,王怡真同魏王不對盤了,就跟以前見周複興一樣,見一次打一次,比如魏王穿紅色,就打到他見血,魏王穿紫色,就打到他臉發青,反正打到什麼程度,就看魏王當天穿的有多豔麗了。問題在於,就算不是親生的,王怡真手裡還握著寶物,啟聖帝依然寵她,她打魏王也就打了,啟聖帝從來沒有說過什麼,唯一的懲罰就是一路將李奕城的爵位從侯爵降到伯爵再降到子爵,最後降成了鎮國將軍。

次數多了,魏王也是怕了王怡真了,他心裡知道王怡真是恨他搶了肖婉兒之子的身份,可是這身份也不是他想要的啊,為了這種事結仇實在沒必要,更何況啟聖帝也不向著她,因此魏王要麼就不出門,要麼也就穿點深色暗色的衣服,反正不敢穿豔色了,王怡真這才放棄了這項活動。

然後李杏杏的婚事,到底還是讓王怡真成功的取消了。

鑒於揍魏王揍的太順利,齊王對於王怡真的要求,簡單是無不滿足,就怕她哪裡不太滿意。於是李杏杏當天就興高彩烈的住進了王怡真剛修好的尼庵。

除了李杏杏的婚事之外,燕王的婚事王怡真也作主取消了。

主要是因為王元娘又開始作死了,這次不是為了夏良英,而是……為了周複興。

王怡真被海氏哭哭啼啼的攔住,講明原委的時候,都想鼓掌,這兩位的故事真的也算是精彩。自從周複興上次在夏家教訓了夏元亭,替兩個人出氣之後,兩個少年男女也不知道就怎麼產生了革命的友情,一直書信往來,夏家被太子放棄後,周複興他奶奶看唯一的孫子鬨騰著要娶夏元亭,也將夏元亭一頂小轎抬了進府,結果周複興也是個記仇的,這小妾不是娶來睡的,倒是娶來玩的,變著法子折騰人,海氏院裡沒有小妾,反而是周複興教了王元娘不少後宅裡折騰人的法子,王元娘終於有一次忍不住偷偷到了周家,跟周複興一起,玩了一把大冬天裡往夏元亭身上潑涼水、凍冰雕的遊戲,之後這心思就再也離不開周家了,天天想著要去玩。

海氏快瘋了……找上了王怡真,王怡真都差點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是什麼。虧她還想著對周複興好一點呢。

於是王怡真到了周家,先是例行的將周複興揍了一頓,又將夏元亭接了出來,以前高高在上的一個官家嫡女,如今看著直的是比鬼也好不到哪裡去了,以前的傲氣和心機半點也沒有了,隻能說惡人自有惡人磨了。打發了夏元亭到晉王妃的尼庵裡修行後,王怡真到底還是將王元娘同燕王的婚事取消掉,又重新給她訂了同周複興的婚事,她都跟海氏說好了,這是最後一次管王元娘,就當是還了海氏紅燒肉的情份,以後王元娘要是敢跟著周複興做惡,她也不是不能揍女人的。

唬的海氏發下毒誓會好好管教這小兩口子,王怡真就覺得沒大問題,大管家當初也是密衛裡的小頭目,揍不下手女兒,揍女婿該沒問題吧,周複興的教養交給海氏應該還行,因此……周複興那邊……她欠的也算是還了吧?

除了王元娘和周複興之外,王怡真又順便抽了個空訂下了王正清和孟小樓的婚事,孟小樓剛進王府的時候,還問過王怡真,有沒有辦法撮合她同夏良英,但後來就不問了,這原來是改目標了啊。

事實真的是證明,年輕男女你不要把她們放在一起住,絕對是會產情的,就連中年男女都不能養在一處,海氏那邊的監視已經解除了,可是朝小嬌還成天跟著王仁連說要保護他,現在都發展到兩個人一起逛青樓,夜不歸宿了,王怡真都不知道這兩個現階段到底是兄弟情還是什麼的,總之她天天對外說要忙弟弟的婚事,是不敢再見朝觀海就是了。但其實王正清現在還小,婚房物品什麼的可以先備上,但婚事不急,王怡真打算等他到了17歲再辦,其實本來是該到18歲再辦的,可是孟小樓比他大啊,也更著急,過了19總是不太好,因此兩個人的婚事就等到3年後,然而雖然3年也不短,但是銀月這生母是看不到了,因為紫伊刺殺的事件,讓陶莊頭十分的害怕,雖然王怡真已經將紫伊和金環送到了尼庵,但陶莊頭還是申王怡真的同意後,帶著銀月回了並州,前兩天寫來了信,說是銀月又懷上了……這次可是親生的,陶莊頭在信裡恭敬的請王怡真賜名呢。鑒於陶莊頭變成了親舅、銀月這小媽變成了舅媽,王正清真的做了弟弟,新懷的那個也是個不知弟妹的小輩,王怡真還是很認真的想了好些名字的。

王怡真覺得這一個月,她除了打人就是在做媒,有月老的潛質啊,就是她自己的婚事有點麻煩。

主要就麻煩在她不想結婚,就想要獻國公府……不對,現在是鎮國將軍府那個宅子,無論是走到了哪裡,房產才是第一位的,可是她的名頭始終是夫人,不結婚就拿不到宅子,可是要結婚吧,她又真的不太想害人家李奕城以後再遇到心上人結果是個二婚的。要知道她占著的是宗主夫人的名頭,更何況退了婚,李奕城就不用受她連累,爵位一降再降了。

王怡真有心連自己的婚約都解了,但是獻國公府的房產價值卻是要換算成銀錢分她一半的,她到底還有一大群的兄弟要養。因此就去同李蘭蘭商量,若是解除了婚約,那念園她就不打算還了,還有李家長房從李家出家時的田莊鋪子,她也得挑一挑。結果聊來聊去,她就被李蘭蘭塞了一懷的地契田莊做彩禮,還應下了婚禮提前,李奕城一到15歲就先辦婚事……

等王怡真反應過來,自己好像又被這些黃白之物蒙了眼,差點賣掉自己的時候,李蘭蘭也是一臉的無奈,嘴裡說著什麼弟大不由姐的話,一邊還拿出了黃曆來挑日子。最後翻來翻去劃了一個日子,王怡真一看這不就下個月麼,這絕對不行。

結果兩個人又就著到底哪個月結婚產生了意見分歧,王怡真反對了半天才想起來,她是來退婚的啊。

李蘭蘭歎氣道:“你要是真有心退婚,哪裡還會跟我講這麼半天,你自己心裡也清楚,阿城是最好的對象了。他又乖又聽話,還有身份……當然,現在暫時身份不高,可他心裡有你,你說什麼他都要和一句“對”,你做什麼他都支持,他那性子,你帶著在京城混也好,以後想去江湖上也好,都隻有你說他聽的份,連我這親姐姐說話也不好使。這些東西我本就說了給他,他也早說過要給你做聘禮的,你也不是對他無意,隻不過你們之間不似普通情侶,一向是你去安排他、保護他罷了。你自己說說,若不是阿城年紀比你小,你還有什麼不滿意?”

這個……王怡真也講不清楚,她其實還真覺得李奕城是個不錯的對像,不然不會兩個人頂著未婚夫妻的名義相處這麼久,李奕城確實是她接觸到的人中最合適的人,但其實……她猶豫的不是年紀,而是她到底要不要結婚這碼子事啊。

李蘭蘭說完,就非要在黃曆上畫圈,王怡真就扯著筆不讓畫,兩個人半真不假的嘻嘻哈哈的笑著鬨騰時,金花一臉慘白跑了進來。

“宮裡剛傳來了消息。”金花抖著聲音說道:“聖上駕崩了。”

李蘭蘭和王怡真拽著筆的手一起鬆開,李蘭蘭目瞪口呆了一會兒,才說道:“那……那就三年內都不能結婚了啊……”

父亡,服喪三年,這規矩,王怡真這義公主也得守。

“……”不是啊姐姐,這重點不太對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