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萬眾期待的每卷總結部分,呃,大概隻有我自己這麼期待吧。
其實吧,這個時間蠻尷尬的,再多寫幾章,到12月31號就好了,那樣就可以把上架感言合並過來,省得麻煩。
當然,這也有好處,到了1月1號就要上架了,12月31號完結第一部,我還敢請假的啊?
所以說,萬事萬物都是有利有弊。
說回第一部本身,因為詭秘本身寫得很沉重,長夜再延續這個基調,不僅會顯得重複,而且沒有緩衝和調節和餘地,另外,我前麵幾本,除了小孟,其他在性格和內在上,都有較大的相似性,隻是某一方麵和部分細節上有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想挑戰一個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主角,突破自己的局限。
基於這兩點,我之前就說過了,打算寫一個精神病式的主角,一方麵,這對我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另一方麵,也能給比較昏暗的背景帶來歡樂,衝淡水麵下潛流的悲傷。
我不是精神病人,笑,我沒法真正地模擬精神病的思路,這是擋在我真正創作前的最大障礙,經過反複的思考,我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放棄絕大部分心理活動,用行動和語言來塑造人物。
采用這個辦法後,我驚喜地發現,這和以往的創作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不再是預先設定這是個什麼性格的人,他的喜好是什麼,他的小缺點是什麼,他的人物弧光在哪裡,而是給出他的背景,他過去的經曆,然後,在他遇上不同事情的時候,從背景、經曆、人物狀態出發,推出不同的反應。
這麼寫著寫著,我才發現,商見曜原來是這麼一個人。
這對看的朋友來說,可能沒什麼意義,因為不管用什麼方法,歸根究底都是在塑造人物,不存在高低之分,但對寫作者來說,這種船新的感受,特彆的美妙。
這不是在誇我自己寫得好,這一點並不存在,初次嘗試一個手法肯定是有各種各樣問題的,但一點點開拓出來,試探出來,很有成就感。
這種寫法也不是沒有短板和弊端,至少我現在就發現好幾個:
一是沒有了心理活動,就少了營造代入感的最有力武器,這對一本網絡來說,相當麻煩,而沒有了代入感,很多劇情就沒法鋪開張力。
二是人物的初步塑造會拉得很長,我大概在水圍鎮那次,商見曜一點點給小女孩把牛肉分開的時候,我才覺得這個人物的雙腳真正站到了地上。
三是也沒法靠心理活動來快速給一個新出場的人物貼標簽,加深印象,塑造形象。
再結合我在第一部作死地采用了類似遊記和公路片的寫法,整個故事的推進因此難以繃起太大的張力,沒能很快地把一些配角立起來,以至於明明發生了許多起伏,劇情卻顯得緩慢。
這個寫法也有自己的好處:
當缺少心理活動後,塑造人物就更多地依賴互動,而一旦互動變多,經常出現的人物就自然而然地鮮明和豐滿起來。
而在第一部裡麵,主要就是舊調小組的成員。
這一點我是可以稍微自誇一下的,不過嘛,目前劇情還太少,人物的弧光肯定是還沒法帶出來的,隻希望之後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