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又是一個炎熱的夏季。
時間猶如巨輪,轟隆隆的碾壓過去。世間千萬人都在時間的洪荒裡忙碌,忙著吃喝,忙著生存。
石黛坐了三個小時的大巴,一路從市區到縣城,山路曲折,路上大車來來往往。阿爸在車站等她,一下車就過來給她拿行李。
“我怎麼感覺到處都是砂石車?”石黛問:“這是在修什麼東西嗎?”
“在修高鐵呢。”阿爸說:“因為我們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國家特意在這裡設了個高鐵站。隻不過估計還要兩三年才修好。”
曾經連路都是坑坑窪窪的少數民族地區,如今已經開始修高鐵了。這可真是要感謝祖國。
石黛跟著阿爸來到縣城家裡。
石黛一家在她上初中的時候,順著政府政策在縣城買了房。之後她們搬離廬寨,在縣城生活。當初做夢都想來縣城的小女孩,如今已在這裡居住了。
“我聽說山下不是搞了移民房嗎?”石黛又問:“現在有多少人搬出來啦?”
“不多。”阿爸說:“大部分人還是住寨子裡。”
最近兩年,政府有心把居住在深山的少數民族搬遷出來,所以在山下蓋了許多移民房,組成移民新村,還有政策優惠。可是苗人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田地都在山裡,搬出來吃什麼呢?總不能拔個蘿卜還爬兩小時山回去吧?於是大多數苗人選擇繼續留在深山。
石黛一家之所以搬到縣城,是因為阿爸做生意,不以農耕為生。
“七奶奶他們家是不是也在縣城買房子了?”石黛又問。
“買了。不過七奶奶舍不得那點田地,說要是來縣城住的話,沒地方種菜,所以沒搬過來。他們家縣城的房子現在空著,沒人住。”
到家,開門,石黛把行李放好,阿媽從廚房出來:“回來了?洗洗手,馬上吃飯了。”
雖然住到了縣城,阿媽還是穿著苗寨日常衣服,頭上也是繡花頭巾包裹。石黛回到自己房間,把連衣裙換了,穿上自己的苗族衣服出來。
還是穿習慣了苗族衣服,舒服。
“過兩天你回廬寨一趟吧。”阿媽說:“買點東西去看你七奶奶。”
石黛:“正有此意。”
石黛在水春寨小學畢業後,阿爸托外麵的朋友幫忙,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她送到了省會城市上學。那時,她隻有十二三歲,一個人在外求學,一個人照顧自己。至此以後,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隻有假期回來。
“快點吃。”阿媽說:“吃飽我還要去擺攤。”
就算搬到縣城,阿媽也沒閒著。她平常買布做衣服,繡花,然後在縣城某個角落擺攤。阿爸為此買了個門麵,可阿媽卻寧願把門麵租出去。她說:“我們這衣服又不值錢,四五十塊一件,用門麵賣豈不是浪費了。擺攤多好,掙錢。”
阿爸沒轍,隻能任由她自己瞎折騰。
在家裡待了兩日後,石黛準備出發前往廬寨。
阿爸去年買了一輛車,開車帶她回去。回去的路上,石黛驚訝的發現,通往苗寨的路竟然修好了。
“哇!”石黛說:“現在都是水泥路,再也不怕輪子卡在泥裡。”
當年阿爸的摩托車陷在泥裡,還是路過苗人用牛拉出來的,想想真好笑。
“那隻能這樣。”阿爸說:“寨子裡的人不願意搬出來,政府隻好把路修進去。”
“牛。”石黛其實挺感動的:“這幾年政府一直在努力。”
讓苗人離開生活已久的故土確實很難,那麼政府隻好把山間小路修好,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各個苗寨,雖然道路曲折,但卻一路順暢。
石黛先到水春寨。
外婆就住在水春寨,這兩年舅舅和舅媽經常在山下乾活,兩個孫子又在縣城讀書,家裡通常隻有外婆一個人。
遠遠的,她看到外婆坐在門口繡鞋墊,旁邊一隻懶洋洋的橘貓正在曬太陽。外婆現在眼睛不好,戴著老花鏡,穿針都要穿好久。
“外婆。”石黛從車裡下來:“我回來啦!”
外婆聽到聲音,抬起頭來,認真端詳了一會兒,發現是石黛,於是裂開嘴笑了:“來了怎麼不提前說一聲。”
石黛拿起外婆的鞋墊:“老人家就要休息,還繡鞋墊乾啥。繡好了拿去賣嗎?”
“不賣了不賣了。”外婆樂嗬嗬的:“給你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