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裡的秧苗已經長得綠的一片,稻種已經長出了三片葉子,李虞撒的野稻也長出了三片葉子,但野稻秧葉看著比家稻高了半寸,長勢看著還是不錯。
忙了大半個月,麥子總算是有驚無險的,全都收回了家,留下一些婦人在曬場曬麥子,如意帶著長工們開始犁地,平整秧田,為接下來的插秧做準備。
李虞拔了一株野秧,見秧苗沒有家秧那麼油綠,秧苗也要長一些,轉身到秧田裡拔了一株秧苗起來,見秧苗粗壯,白跟多,秧葉綠彈性好,高興的對周嘉道,“總算是放心了,這批秧苗還是很好的。”
“那就好,不然你就白忙活了,”周嘉笑著,指著那些野秧道,“這些野秧你打算怎麼種啊?”
李虞把秧苗給了二丫,指著最靠邊的那畝田道,“我打算把野秧種在那兩塊田裡,打算育種試試。”
“育種,”周嘉想了一會,不知育種是什麼,疑惑不解的問道,“是全部都種野稻嗎?”
李虞想了一下,組織了一下語言,“育種是間行插秧,大概是野稻插一行,家稻插兩行,等到稻子揚花的時候,用竹竿或者繩子把野稻的花粉朝家稻趕,我也不知道,野稻和家稻能不能同時揚花,要同時揚花才能授粉成功,使它們雜交,改變品種。”
周嘉聽著李虞吧啦、吧啦的說了一串,也隻是半懂不懂的,有些泄氣的道,“想不到種田也有這麼多講究。”
李虞點頭道,“要想產量高,就要講究種田的方式方法。”
周嘉讚同道,“嗯!和我念書一樣,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虞看著周嘉,消瘦的臉龐,心疼道,“好吧!離秋闈也快了,你也放鬆一點,不要緊繃著自己,我覺得那樣反倒不好,咱們要順其自然,身體要緊。”
周嘉聽後心裡暖暖的,“魚兒你放心,我有分寸。”
二丫跑過來問,李虞道,“姑娘,野秧拔好了,金叔問您怎麼種?”
李虞對周嘉道,“你回屋去,我去看著他們種幾行,教會了再回來。”
周嘉點點頭,看著李虞跟著二丫走遠了,才轉身往回走。
秧苗栽下去後,麥子也曬乾了,風乾淨,入倉前,李虞算了一下,兩百多畝麥地,畝產也才五百斤不到,前世最少都八九百斤一畝,差彆不是一點啊!
可長工和下人都進歎不已,趙跛子激動地道,“我們收成最好的時候,也才兩百多斤,這產量翻了一翻了。”
二丫看著趙跛子,笑道,“阿爺,您也不看看,姑娘選種選得多細致,就像這次的秧苗,從開始選種,就經過了幾遍的篩選,還有催芽,練芽,這些以前聽都沒聽說過,還有田角的那些漚肥坑,咱們哪舍得把地弄來挖坑漚肥啊!”
一個長工道,“對,看來還是得跟著姑娘學種田,還是讀書人的法子多。”
二丫反駁道,“先生對種田一點都不懂,都是姑娘安排的。”
這時金九忙忙慌慌的跑進了莊子,嘴角也被打破了,喊道,“姑娘在嗎?有人硬要下荷塘撈魚摘荷花,勸都勸不住,還打傷了我。”
“大家快去水塘看看,我去叫姑娘。”二丫轉身朝李虞家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