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輅覺得吧,這年頭的小孩太辛苦了,小小年紀就要寫筆劃那麼多的字,還要看那麼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這合理嗎?
這些四書五經,是小孩子看得懂的嗎?
這就比如你讓一個小學生,去理解什麼亞裡士多德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的思想,再學習一下怎麼管理一個國家怎麼當一個對社會對文明對世界有用的人,這是人乾的事嗎?
他小小的肩膀,承受了太多不屬於他的重量!
蘇渙見蘇輅一臉如喪考妣的疲憊,麵上沒表露什麼,心裡卻滿意不已。
他兩個年長些的兒子都已經是進士,三兒子不想出仕,隻醉心書畫,蘇渙也不覺得有什麼。
他不缺出色的兒子。
一大家子人裡頭,有那麼一兩個不成器的很正常,不可能每一個都非常出眾。
可蘇輅這個小兒子不一樣。
這小子明明聰明得很,卻不肯往正道上使勁,經常讓人想抄起棍子揍他一頓。
有時候一不留神,他就背著你搞出點大動靜來。
比如去年瓜農上當受騙買錯了瓜種,種的瓜出了問題,這小子屁顛屁顛跑去全買下來,花出去的錢連他這個當爹的都肉疼得很。
當時他也隻當小孩子心太軟,錢花了就花了,就當是幫幫那些瓜農了,沒想到這小子一轉手把瓜子賣了個高價,賺了個盆滿缽滿,弄得那些瓜農後來看他這個父母官眼神都不對了,隻差沒直接控訴“沒想到您是這樣的人我看錯您了”。
可這事吧,他兒子也沒做錯,瓜農把瓜留在手裡不曉得怎麼處理這瓜子能賣出好價錢,還不如賣掉回點本。後來他們知道怎麼處理了,他們也可以接著種,也算是多了條生財之道。
再比如現在,他答起話來一臉的不情願,讓他讀書跟要他命似的!可你要問他經義,他答得比誰都溜;你要讓他寫文章,他也能旁征博引,洋洋灑灑給你寫個幾百上千字。
要換成彆家小子,不早嘚瑟上天,直接嚷嚷著自己要去考狀元了?
蘇渙這次過來,可不僅僅是想看看蘇輅搗騰出了什麼新戲來,他是想好好和張方平談一談,讓張方平幫忙管束一下蘇輅這小子。
這麼個老來子,留在身邊他是教不了的,不說他身體吃不消,光想想身邊那個愛慣著兒子的老妻,就知道這小子隻會越來越野!
他們年紀都不小了,管不了蘇輅多少年了,要是坐實蘇輅和張方平的師生名分,往後就算他們撒手人寰,好歹也有這麼個老師照應照應他。
這年頭的師生關係是很緊密的,有著“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
比方說去年龐籍罷相,朝中那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司馬光是他學生,聽到這消息後毅然請命要跟著老師外放,如今跟著龐籍到鄆州當通判去了。
所謂通判,就是知州的副手,協助知州完成各項州務,很多時候會由知州自己帶上信任的人走馬上任,算是知州的重要班底。
司馬光這種放棄大好前程跟著老師外放的做法,成功贏得了不少人的讚譽,都誇他尊師重道。
就蘇輅這性情,蘇渙覺得該給他找個罩得住他又管得住他的老師。
這樣的人不太好找,目前他能找到的、蘇輅又願意接觸的,也就張方平一個。
非親非故的,人張方平也沒義務幫他管兒子,所以蘇渙準備深入地和張方平交流一下。
簡單來說,就是他要把兒子老底揭了,好叫張方平覺得非得收下這學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