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輅左想右想,沒想出完善的解決之法,但想出了一個妙招。他把王安石的萬言書拆成一份份,巧妙地改頭換麵,拿去請教司馬光等人。
司馬光現在算是張方平的下屬、蘇渙的同僚,外加他們在資善堂的先生。
蘇輅拿著文章去向他請教,一點都不突兀。
司馬光拿到蘇輅的第一篇文章讀完,覺得裡頭的內容還成。
這是一樣裁減軍費的舉措,大意是讓鄉裡之間相互作保,每十家為一保,五保成一大保,十大保又成一都保,分彆選用最有聲望的人去擔任保長、大保長、都保長。農閒時期便從每戶之中挑選保丁出來訓練成民兵,有戰事時可以直接征調,這樣一來,朝廷既可以縮減一大筆軍費,百姓的治安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
隻不過司馬光經曆過慶曆新政,前兩年又出了麟州失誤,對於這種革新的舉措自然十分謹慎。他翻來覆去地把蘇輅這篇文章看了幾遍,才開始給出自己的評價與建議。
蘇輅把王安石的十幾項舉措逐一拆分、如法炮製,沒過幾天就把眾人的意見收集齊了。
蘇輅興衝衝地抱著各項意見跑張菀柔那裡整理和抄錄。他還跟張菀柔感慨:“都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果然沒說錯,光靠我自己的話不知得琢磨到猴年馬月,現在一下子就拿到這麼多有用的意見!”
張菀柔聽了蘇輅的奇思妙想,眼睛都睜圓了。
王安石把《言事書》交給他的時候,肯定想不到他會這麼乾吧?
說實話,張菀柔也沒想到蘇輅能這麼乾!
張菀柔跟蘇輅一起整合十來份意見,很快把整份變法綱要解構重組了一遍。
對於司馬光等人來說,其中許多舉措著實大膽過了頭,所以這些意見裡頭很多都是持反對態度。
蘇輅拉著張菀柔縫縫補補,又摻雜了點自己的意見,到了休沐日才帶著自己整合的材料去交給王安石。
王安石早等得不耐煩了,見蘇輅姍姍來遲,很有些不滿。
蘇輅也不在意王安石臉色多不好看,先把原稿和自己的意見稿都給了王安石,才自發地拉了張椅子坐到王安石旁邊,跟王安石講述自己參考了多家意見的事。
王安石沒想到蘇輅居然還拆分他的萬言書去找司馬光他們問意見,頓時黑著臉罵道:“就知道投機取巧!”
不過王安石也挺好奇司馬光他們會怎麼看。
他下意識覺得司馬光肯定沒給他什麼好話。
出於對吵了小半年的司馬光的尊重,王安石先打開來自司馬光的那份評價看了起來。
一看之下,王安石才發現司馬光的意見不全是反對。
正相反,司馬光居然還誇了他的保甲法幾句?並且拿出自己在西北線的經驗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