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家裡有不少事要操持,她都恨不得一起住到金水書院去了。
等蘇輅乖乖喝了薑湯,蘇母才與蘇輅說起一件要緊事:“我聽你三嬸說,江先生有意求娶你堂姐,這事你知道嗎?”
蘇輅眉頭一動。他說道:“老江這年紀有點大了吧?”
老江年紀都奔五了,他堂姐雖然和離過,但也算是芳華正好的年紀,怎麼想都不太相配。
蘇母說道:“這幾年你三嬸給你堂姐相看了好幾個人,你堂姐都不太願意。倒是在看過江先生寫的書之後非常喜歡,甚至還化名男子和他書信往來討論書中之事,得知他要來求娶,你堂姐挺歡喜的。”
至於蘇輅考慮的年紀問題,蘇母倒覺得沒什麼。她說道:“江先生年紀不算大吧?許多人妻子亡故之後都會娶續弦,哪個娶的是同歲的?不管多大年紀,娶的都是及笄不久的適婚女子。”
蘇母還給蘇輅舉了個例子,說範仲淹範相公死的時候已經六十四歲,當時他最小的兒子卻才六歲!
老江這還不是續弦,而是頭一次娶親!
蘇輅聽完就知道自己想岔了,對於時人來說,隻要你有身份有地位,年齡就完全不是問題,八十娶十八也不是沒有的事。
據說明朝就流傳著一首這樣的俗詩:“十八新娘八十郎,白發蒼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後來有好事者拿這首詩編段子說是他堂哥蘇軾寫的。
對此,蘇輅覺得必須要給他堂哥證明一下清白,他堂哥真沒寫這個!
最好的證明就是,他掏出自己用處極大的金手指搜了搜,發現可以搜到這首詩!
(按:蘇軾寫的是《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總之,對於時人而言,結婚年齡不是問題,家世、身份、地位才是問題。
按照蘇家的情況來說,如果他堂姐是頭婚,老江這家世肯定是娶不著的,但他堂姐和離過,又耽擱了幾年不願再嫁,在婚姻市場上便有許多劣勢。
眼下老江官當得不錯,靠著潤筆費又攢了不少家底,他堂姐嫁過去日子可以過得很不錯。
更重要的是,他堂姐自己喜歡。
蘇輅一想到“媒人”是老江寫的那些書,心裡就一陣氣悶。他堂姐之所以會看那些書,還是他給送去的,結果他堂姐居然因此看上了老江的才華!
那麼多年輕人不選,偏偏看上了老江這個家夥!
不就是這家夥書寫得又快又好嗎?
這不合理!
蘇輅鬱悶了一會,才跟蘇母表示明兒去問問堂姐的意思。
第二日一早,蘇輅便去了蘇洵家,積極地關心起堂姐的終身大事來。
蘇三娘曾遭夫家冷待,又被前任丈夫傷害過,對再次踏入婚姻有極深的抗拒。這也是她一直拒絕相看的原因,可蘇洵與程氏年紀都大了,程氏總看著她發愁,她便試著與老江通過書信交流起來。
交流的結果挺順利,兩人在信中有許多共同語言。後來她在信中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老江便會意地向蘇洵表露求娶之意。
蘇輅聽蘇三娘竟是一開始就有意試探,頓時覺得老江真是大器晚成,不僅官運來得晚,婚姻運也來得晚!
——————
蘇輅笑著說道:“你既然喜歡,三叔他們肯定也會答應,看來我很快要喝上你們的喜酒了。”
蘇三娘說道:“他是你看好的人,我覺得應該不會太差。”
蘇輅聽了,心裡更加鬱悶了。他是挺看好老江,隻不過他隻把老江當成挺有前途的官場助力以及寫書超快的創作工具人而已,沒想到這老江居然想當他姐夫!
這廝一把年紀了,忒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