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遘目前任知製誥,幫皇帝寫公文的,有個什麼封賞之類的會由他來擬旨。
比如這次製科如果有人獲得三等、四等、五等,並且獲得相應的官職,那麼相關旨意就是由他們這些知製誥來擬寫。
按照慣例,升遷的官員還得給知製誥送一筆潤筆費,好叫清貴的翰林學士們也能有一筆額外收入!
沈遘是認得蘇輅的。
首先,他跟文同是同年。
他們這一屆進士之中,狀元乃是三元及第的馮京。
沈遘本也有當狀元的資本,無奈他曾經靠祖蔭當過個小官,按照官場慣例,兩個人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混過官場的人名次得往後挪,給真正的寒門學子一點機會!
沈遘於是成了榜眼。
雖沒能成為狀元,沈遘也算混得不錯,與文同交情還不錯,曾經聽文同提及過這個表弟。
其次,沈遘還是沈括的從侄。
按年紀來算,沈遘這個當侄子的反而虛長沈括幾歲。當然,這對時人來說不是什麼稀罕事,彆說侄子比叔父大了,就算是侄孫比叔公大也不稀奇!
反正沈遘從文同與沈括口中都聽聞過蘇輅的種種事跡。
據說胡宿和蔡襄對蘇輅很有點意見,因為趙禎隱隱透露出“甭管蘇輅寫成什麼樣你們都得給我評個四等以上”的態度,素來剛直的胡宿兩人心裡不太高興。
朝廷取士,豈能兒戲!
胡宿私底下找沈遘聊過,希望沈遘能和他們一樣嚴格把關,不管蘇輅寫成啥樣都給壓壓分!
至於司馬光和範鎮,胡宿沒去找,因為他覺得這兩人時常結伴跑去金水書院,瞅著跟蘇輅關係匪淺,說不準就是蘇輅背地裡走的後門!
要不是蘇輅沒正兒八經地拜過師,胡宿都想讓司馬光回避這次製科考試了!
你學生要應試,你來當考官算幾個意思?
沈遘不想摻和這些神仙打架的事,但對蘇輅這個奇特的少年頗為好奇。
蘇家人自蜀中來,到開封安家也沒幾年,結果這小子都已經直達天聽了,想想自家的小子,人和人真是不能比啊!
蘇輅入場考試。
製科考試沒科舉那麼多名目,就是前戲比較長,期間需要上交將近五十篇策論。
這一步蘇輅已經走完了,胡宿等人也已經看過蘇輅按時按點上交的策論。
哪怕胡宿存了挑刺的心,也挑不出太大的錯處來。
主要是蘇輅的策論都太硬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