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漸漸西落,半邊群山包圍的綠庭村炊煙嫋嫋,到了吃補食的時間。
貧窮的古代農村,一天就兩頓飯,上午朝食,下午補食。隻有崔稚悄悄惦記著,等到生活富裕了,還是一日三餐來得習慣。
這會兒,魏家院裡的人少了起來,田氏開始收拾灶頭做飯,溫家人和魏銘一起清點賬冊和鹽,崔稚過去看了一眼,見諸事條理清楚,便當起了甩手掌櫃,拉了小乙往陰涼下耍玩。
從昨日晚上到今日下午,一共收了二百多斤的鹽,有些人家鹽結塊比較厲害,但是魏家還是收下了,隻要是沒摻了旁的東西,後麵或翻曬或陰涼存放都可以。
魏家在村裡名聲尚好,又有溫家人辦事妥帖在旁相助,好些原本隻是來瞧瞧真假的人家,也都信了,便是拿著賭一把的心態,也把家裡的餘鹽提了過來。
這其中,還是崔稚先到先得的口號起了作用。
但是即便如此,離著一千多斤還遠的很。崔稚和魏銘商量了一番,魏家地方小,和盛家交易也不方便,便承諾再多給溫家些糧食,先把鹽一車一車運到城裡,暫存溫家。
現下吃完補食,天色還早,趁著這會搬運,還能趕在太陽下山前到縣城。
這都是計劃好的,畢竟盛家那邊,崔七爺不能出麵,兩個小仆再不露麵,盛家還以為是上當受騙了。
崔稚親自看著灶,思量著這些事情,小火慢慢燉著米湯。雖然這距離她的理想米湯,米還不夠,可為了湯汁儘量粘稠濃香,把火候控製好也是成的。
崔稚手裡拿著柴棒,小心地伺候好這一鍋湯,火小了就加點柴吹兩口,火大了就拽出來半根柴火,保持小火慢燉,避免用勺子去攪湯。
到了後麵才加了些鹽進去。小乙腹瀉了兩天,有點收不住,得給她止瀉。
等到所有的鹽和賬目清點完,米湯也熬好了。
崔稚聞著溢出來的香氣,忽的淚盈於睫,“開局的無糧古代,終於告一段了,以後都有飯吃了”
盛了小半碗濃稠清香的米湯捧在手裡,崔稚被水蒸氣催下淚來,“可憐見的我,淚點都變低了”
魏銘瞧她一眼,看著碗中湯水,堪比從前宮裡賜下的綠畦香稻粳米湯,頗為驚訝。
他見她隻伺候著爐灶,沒想到竟煮出這般湯水來,這是她師父教她的手藝吧真真不簡單
魏銘驚奇,旁人更是訝然。
“是不是餓昏了,怎麼覺得這米湯,比鮑魚燕翅還香”溫信把碗都舔乾淨了。
溫傳也吃得一滴不剩,“二哥,說得好像你吃過鮑魚燕翅一樣”
溫信嘿嘿笑,崔稚朝著看過來的魏銘,得意的一笑。
老朱婆家的這一餐,隻有粟米泡水,碗裡清得連飄進來的灰沫子都能看見。
東財的娘高氏看見東財小跑著回來,趕緊叫他,“上哪去了你不吃飯了餓死你”
話落了地,東財看見老朱婆朝他眯眼睛,他知道那是讓他彆亂說話的意思,連忙繃了嘴。
其實他繃上嘴還有一個原因,魏家給了他小半碗米湯喝
他從來都沒喝過這麼香的米湯,那香氣直往鼻子裡躥,還是翠枝姐親手遞給他的。翠枝姐說他這事辦的好,不會打他的,讓他喝完回家告訴婆,他們要起身了。
又能喝米湯,又能不挨揍,東財簡直覺得,這是自己過得最好的一天
所以這邊沒等他娘高氏給他成稀湯來,就先跑到老朱婆耳邊,道“婆,他們起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