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銘說其實不難理解,張飛可不是傳聞中那個粗暴魯莽的張飛,張翼德書法遒勁雄邁,有傳世的《立馬銘》等書法石刻,當個考神也是當得的,不過更要緊的還是張飛一身威武,能震懾宵小。
“這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八個字,放在考神臉前,正是專門招來怨鬼冤魂的用處。希望怨鬼冤魂們,趕在考試放榜前,將冤仇一筆勾銷,免得仇人中舉,門庭發熱,怨鬼冤魂的冤仇可就無處可申了!”
崔稚還是頭一次聽這個說法,隻覺得通體生熱。
古代人倒是注重這方麵的人文關懷,還記著讓這些鬼呀怪呀有仇報仇,有冤報冤,免得以後沒得報了,更加蒙冤,無法投胎了。
這也從側麵說明,誰中舉誰不中舉,和人的品行關係不大,小人當道不是個案呀!
崔稚唏噓了一下,想到了鄔陶氏,鄔陶氏沒能得了鄔梨替她兒子鄉試,必然不肯就此善罷甘休,肯定還有旁的手段。鄔陶氏的兒子中舉,也是防不住的!
眾人又去看了號房,密密麻麻的小隔間,考生要在這裡坐臥飲食答題,不過貢院不是完全禁止行動的,巷子裡有做飯煮茶的地方,考生可以過去吃喝,至於拉撒,崔稚就不想參觀了,據說陰暗逼仄,臭不可聞......
眼在已經進了七月底,距離鄉試隻還有半月的工夫,還剩下小部分地方沒有打掃完。
魏銘告訴她,貢院三年才開一次,平日裡根本無人打理,要是他們再提前一月過來看,可以看到貢院的蓬蒿比人高,十分荒蕪,“至於狐狸、黃大仙之流,更不用說了。”
崔稚嘖嘖,魏銘又道,“掃除也就這幾日的工夫了,等到八月初一,正副主考等考官的房間都要全部備好,一應家具上新,還要用錦緞裝點,整個貢院換一番氣象......”
有魏銘這個科舉萬事通在,崔稚這番參觀收獲頗豐,出了貢院還歎為觀止。
科舉真是古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大事啊!
他們一行往城裡人多處,尋了個人滿滿的老酒館,等了一會才做了上桌子。濟南的菜式更有北地的風格,燒雞驢肉都不能少,崔稚得了魏大人一天的講解,拍拍胸脯,“我請客!”
鄔梨尤其高興,一手拿起筷子,一手拉起魏銘的手,“托魏案首的福!”
魏銘笑而不語,終於見著崔稚又恢複了那副愛吃愛喝的模樣,他暗暗鬆了口氣。
隻是眾人吃了些東西往回走,走了沒多遠轉進小巷子裡,竟然打眼瞧見一個熟人。崔稚和鄔梨都“嘖嘖”了兩聲,那熟人一轉頭也瞧見了他們。
不巧,正是親自帶了兩個兒子前來考舉的鄔陶氏。
*
*關於貢院的說法,參考明朝貢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