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四章 勞動
這塊地十畝大小,楊明並不打算全都建上大棚,建個四五畝就好了,剩下的,都用來種植小麥。
俗話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麥子正當時,雖然昨天才過了寒露,但是今天種小麥,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楊明把手扶拖拉機和播種機連接起來,又從農場空間中把小麥種子取出來,裝到播種機裡,然後開著播種機,在這片荒地裡播種。
這塊地本來就是耕地,雖然長滿了草,但是還是很平整的,楊明開著手扶拖拉機,在地裡這麼一走,在種植小麥的時候,荒草也全部被耠倒。
種了大約有四五畝,楊明便停了下來,從自家廂房裡取出一個大鐵耙子,然後到地裡摟草,這四五畝地,摟出來的荒草,竟是足足堆成一個大柴禾垛,這下,夠他們燒好些日子的炕頭了。
收拾完了這塊兒地,楊明又開著播種機去了劉嫂家的地,劉嫂家的地楊明都認識,畢竟幫了不少日子的忙嘛!而且,由於她們家今年不種地了,很多棒子秸都在地裡長著呢,在一塊塊兒壓的平平整整的田壟中,顯得異常的突兀。
“這些棒子秸得收拾了……”楊明望著滿地的棒子秸,眉頭一皺,把播種機從拖拉機上卸下來,然後開著拖拉機回了家,再出來時,拖拉機前麵,已經安裝上了一個大大的收割機,正是楊明剛剛讓丫丫從販賣係統中購買來的。
楊明開著收割機,在地裡一走,早就枯黃的秸杆兒立刻被摟倒,送進了收割機中,然後被處理一下,再出來時,已經成為了一根根一尺長的碎柴禾。
把這些碎柴禾全都摟到一起,然後回家把運輸車開來,裝車帶走……家門前,又堆起了一個大大的柴禾垛。
劉嫂家的地不多,隻有8畝,雖然沒有連成一片,但是相互之間的距離也不遠,楊明開著播種機,隻用了半天的功夫,就把這8畝地全部種完了,把耠出來的棒子根子,全部用耙子摟到一堆兒,這小麥就算是種完了。
“嘿!小楊,幫他劉嫂子種地呢?”當楊明正要收拾東西回家的時候,胖嬸不知道什麼時候走了過來,笑著說道。
“不是……”楊明一笑,“劉嫂把地包給我們家了,所以從現在開始,這塊地就是我們家的了。”
“他劉嫂子不是不包出去麼?怎麼包給你們家了?”胖嬸好奇的道。
“嗬嗬,也沒什麼,就是覺得我們不是本村的……”楊明沒有往深處說,但是胖嬸卻聽明白了。
“胖嬸兒忙吧,我就先走了……”楊明說著,開著拖拉機,回家去了。
回到家的時候,楊明突然看到自己剛剛包下來的那塊兒荒地上,正有一個小夥子在彎著腰割草,身邊兒還有一隻黃色的小狗崽子蹦蹦噠噠的,楊明仔細一看,這不是鄭大寶的兒子鄭同麼?小狗崽子看到楊明了,汪汪叫了兩聲,撒開腿兒跑了過來,話說,隻要不是把小狗拿去賣錢,一般送人的小狗見了原主人,都是很親熱的,也不知道它們是怎麼分辨出來自己是被賣掉還是被送掉的,反正,很神奇。
鄭同也看到楊明了,猶豫了一下,提著鐮刀走了過來。
“楊……楊哥……”鄭同臉都紅了。
“小同呀?你怎麼……”楊明笑道。
“是我媽,讓我……”鄭同的臉蛋兒紅的都有些黑了。
“我這大棚規模要擴大了,人手肯定不夠,我打算再招幾個人,你有沒有興趣給我幫忙?”楊明說道。
“有有有,楊哥,我力氣大得很……”鄭同連忙道。
“行!咱們說定了啊,下午跟我去縣城買材料去,咱們下午就把大棚搭起來。”楊明說道。
“成成成,我現在回家吃飯去……”鄭同說著,就往家裡跑,小狗崽子在楊明腿上蹭了蹭,跟著撒腿兒跑了。
中午剛剛吃完了午飯,楊明在炕頭上歇了一小會兒,鄭同就風風火火的來了,於是,楊明又叫上鄭大憨,開著運輸車,一起去縣城買材料。
“大憨,我怎麼聽說,你這兩天總是心不在焉的?沒事兒總是一個人樂,是不是有什麼喜事呀?”楊明開著車,說道。
“啊?沒!沒有,楊哥,我真沒有……”鄭大憨有些驚慌的道,臉頰都紅了。
“看你那樣子,我就猜出來了,跟楊哥說說,誰家閨女?”楊明笑道。
“沒沒沒,絕對沒有……”鄭大憨連連搖手,“楊哥,你信我吧,絕對沒有……”
“行行行,我信……”楊明笑著連連點頭,這小夥子情竇初開,咱還是不跟著瞎摻和了,把人家說臊了就不好了。
到了縣裡,楊明先是買了搭建大棚的材料,裝了滿滿一大車,然後又去了相關部門注冊服裝公司。
注冊公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先提交申請,審核通過了,才能注冊呢。
回到家的時候,時間才剛剛到了下午4點鐘,鐵嫂子,王水生他們,早就把那剩下那四五畝荒地收拾出來,這時候見車停下來了,連忙幫著卸車,開始大棚搭建工作。
人多好辦事,當天色全黑的時候,大棚就被搭建了起來,還彆說,這幫莊稼把式,比楊明、衛卿卿這兩個業餘的強多了,不但速度極快,而且搭出來的大棚,看上去異常的整潔,用鐵嫂子的話說,搭大棚,跟搭黃瓜架,也沒啥區彆嘛……
屋裡的燈亮著,光芒昏黃溫暖,炕桌上擺著簡單的飯菜,兩碗稀粥,一碟醃鹹菜。
“今天下午,村裡好些人都往咱家打聽來,問問咱們招不招人。”衛卿卿夾了塊胡蘿卜,咯吱咯吱吃著,胡蘿卜清脆中帶著一股甜味,吃著異常的爽口。
“你怎麼說的?”楊明喝了一口稀粥,夾了一根兒黃瓜條兒。
“什麼都沒說,隻說看實際情況……”衛卿卿笑道。
“嗬嗬,這個回答挺滑頭的……”楊明笑道。
“媽也來電話了,說他們今天出海撈了二十萬斤海鮮,媽說話都帶著顫音兒呢,可能激動壞了,咱們四萬斤海鮮就買了一百萬,那這二十萬斤海鮮,就是五百萬呀,他們一共去了五個大人,平分都能一人一百萬呢。”
“怎麼了?羨慕了?”
“有點兒,不過媽在呢,肯定要拿大頭的,我心氣兒也就平了……”
“咱們今天把大棚搭好了,明天……明天要送菜,那就後天,後天就修魚塘,我那魚場裡,都有些壓力了,魚塘修好了,就趕緊把淡水魚都挪出來。”楊明說道。
“你打算怎麼修?”
“這我倒沒怎麼打算,我就覺得吧,把池子邊緣用水泥或者石頭砌上台階兒,泉眼兒裡呢,就用鵝卵石填上,這樣就不會出現堵死泉眼兒的事兒發生了,在出水口那裡再拉上一張大網,就差不多了。”
“我聽說,好像養魚的都要在池底撒上生石灰消毒呢,把細菌、寄生蟲殺死……”衛卿卿道。
話說,有些魚塘沒有做過消毒處理,因此,養出來的魚,雖然看上去挺不錯的,但是魚腹中卻有一肚子的寄生蟲,那些白白的,和麵條一樣的寄生蟲,看著就讓人膈應。
“把塘子裡的水全都抽乾了,然後用溫泉水把它們過一遍兒,一百度的沸水,什麼樣的細菌、寄生蟲還能活著?”楊明輕鬆道。
“也是個辦法。”
南戴河棧橋,這個時候已經都是人了,黑色的夜空中,繁星點點,調皮的眨著眼睛,無數的燈光射線,把這裡映襯的如同白晝一樣。
本來,前幾天這裡停了一艘巨大的海船,不過停的時間挺短的,大家還沒當回事兒,不過今天,那艘大船卻是再次出現了,而且,一幫身上穿著製服的小夥子,還不斷的從船上搬下來大批冷凍的瓷實的海鮮,這就引人注意了。
“同誌,這裡不讓停泊大型船隻,你們這是第幾次了?先前幾次,我一直沒有逮住你們,我希望你們不要再有下次了!”一個帶著袖箍的老大爺,站在張英寧麵前,很是嚴肅的說道。
這裡遊人很多,這麼大的船開過來,把人撞了怎麼辦?這可是出人命的事兒,要是死了人,這剛剛發展起來的南戴河旅遊業,可就徹底的被打入冷宮了。
“這位同誌,我們是外地來的,不懂規矩,還希望你能給我們指點一下,我們的漁船應該在哪裡停靠。”張英寧笑道。
“那邊兒有個小漁港,每個月交點租金,可以占個船位。”老大爺指著小漁港的方向,說道。
“同誌是熱心人,能不能幫我們和小漁港那邊兒聯係一下?”張英寧笑著把自己的手機遞給他。
“沒問題!”老大爺也挺熱心的,當時就接過了手機,給小漁港那邊兒打了個電話,電話通了之後,老大爺把這邊兒的情況說了,嗯啊了幾句,便把電話掛斷了,“那頭說了,你們這船挺大的,也挺漂亮,算是個景致,要是能夠帶著遊客出海打漁,給我們吸引遊客,每年象征性的給個千八百的就行,放心,遊客交的船票,我們不抽成。”
可不,要是這南戴河有一艘這麼漂亮的船,加入南戴河旅遊業的大家園中,肯定吸引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