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薪火,永續世間。”
諸燧火、風門脈弟子聞聲一時不敢置信,其中年長者仔細思量著,投向蘇午的目光又變得複雜了起來。
所有驚喜的、期待的、複雜的情緒交織在這片林場中,最終都變成了幾句重複不休的禱文。
“人初大灶,順天應人。
熊熊薪火,永續世間……”
諸教脈弟子依次上前,以油燈、燈籠等物,引走屬於自己教脈的那一道薪火,他們看著自家燈盞裡積累的薪火根種越發旺盛,臉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這或許是他們此次參加華山聚會的最大收獲。
而後,蘇午又將薪火修行之法傳諸教脈之中。
從前壟斷於兩大教脈、六大主支內的引火入體法門,由此徹底在灶神教各脈之間傳徹開來,並且蘇午與諸教脈立下了印契——日後遇到同教中人,應當儘力幫扶,假若對方不曾明了此引火入體之法,更當將法門無私傳承出去,使灶神教法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諸事厘定以後。
灶神教眾聚集在一堆篝火前。
陰喜脈掌灶人王雲小心翼翼地看了看蘇午的神色,又與周圍幾個老友眼神交流一陣,最終清了清嗓子,向蘇午開口說道:“魁首……而今、而今燧火脈衣白雲已成過往,灶神教內再無一人能執掌‘教主’大位。
經我們私下商議過後,一致認為,魁首而今德行才能,足以勝任灶神教主尊位,是以想請您……”
他話未曾說完,便被蘇午搖頭打斷了。
蘇午似笑非笑地看了看王雲及他身邊那幾個老友,轉而環視諸教脈弟子,出聲道:“自先前傳火至於如今,我未曾見到你們所有人聚集起來,商議過甚麼事情。
既然如此,這所謂‘一致認為’從何而來?
怕不是陰喜脈、炭爐脈、靈活脈幾個教脈是這樣一致認為的,而其餘教脈是何想法,卻並不一定。”
蘇午這番話說出口,如炎焱脈、積柴脈等掌灶人,還以為蘇午是拿話來點他們,便都紛紛出聲:
“我們的想法與陰喜脈他們是一樣的!”
“魁首本有灶神魁首之名,今之德行才能,我等亦甚為敬服,正可以勝任灶神教主!”
“正是如此!”
“請魁首掌教主大位!”
眾人紛紛出聲,而蘇午卻未置一詞。
直至現下灶神教眾安靜下來以後,他看著眼前跳躍的火光,方才開聲道:“薪火傳續,非是需有掌灶人、灶王爺,亦或是灶神教主,才能傳續於其他人手中,任一灶神弟子,皆有此般權能。
所謂教主之位,實是灶神教內最無用的虛職。
我以為,灶神教內,或並不需要這所謂教主來處理甚麼事情。
是以……日後灶神教遇著難事,我自不會推辭,一定出力。隻是令我承當灶神教主之位,卻還是免了罷,謝過諸位美意。”
眾人未有想到,蘇午會作如此回應。
他們稍稍愣神,各自垂目下去,內心細細思量過後,又覺得蘇午的提議其實十分中肯。
所謂教主尊位由某一脈傳人、弟子繼承以後,最終都會導致這一脈勢力大漲,如曾經的風門脈、燧火脈一般。如此往複,從前已有之事,未來還會繼續發生。而若是灶神教內不設教主尊位,或許也不能杜絕故事再生,但終究是一種全新的嘗試。
思忖良久後,有教脈掌灶人出聲道:“若是不設教主之位,誰來聯結諸脈,誰來通傳事務?”
“不若以二十八支灶神教脈,輪流承擔聯結諸脈,通傳事務之責,每一支教脈總理灶神教內諸事的時限,以兩年為限。
諸位以為如何?”蘇午這時忽然開口道。
“這便相當於二十八支灶神教脈,輪流做教主了。”
“倒是可行……”
眾人議論了一陣以後,終於同意了蘇午的這個提議。
是以諸教脈在華山之中共推‘陰喜脈’為灶王神教首支‘教主法脈’,以兩年為限,將‘燧火令’交於陰喜脈之手,由陰喜脈總理灶神教內諸般事務。